英國六十多家大學教授講師連線罷工,抗議英國大學校長委員會改革大學教授退休薪俸計算制度,認為收少了許多錢。
這一罷工,慘了學生 。許多今年正趕畢業論文和考試,急需教授和講師指導。一旦罷了工,這批人之患,對學生的疑難和困境,一概不理,這就是西方社會現實之處。
香港和中國留學生讀英國大學,每年所需學費一萬二千鎊。扣除假期即每月學費若港幣一萬元。以一星期二千五百元計算,罷課兩星期,每位留學生損失金錢五千。若罷課罷足一月,這一萬元學費可以切換成一張來回香港或上海的機票,或者就當做丟進了大西洋。
留學生委託各大學學生會向大學追討回水,但全無反應。大學推給英國大學校長委員會,英國大學校長委員會則裝聾作啞。
換了在香港,商業社會,學生就是顧客,大學校長是CEO,大學也要四處籌款,大專教育商業化,大學在本質上跟學店差不多,因為大學教授的教育表現,還要大學生來民主評核。若在香港,一切由錢來評估,此案完全可以由消費者委員會出手,因為罷工是學校僱員的事,與學生無關。在情在理,按合約精神,無論如何,罷工多久,也應該退還學費。此尚未計算學生學業受到的損失的賠償。
即使罷教完了,學生年終考試不合格,也可以將責任推在罷過課的教授身上,聲稱得了精神抑鬱症,我找社工出面,加上精神醫生心理病歷報告,開一個記者招待會,又學生會會長陪同,過程社交媒體直播。受害學生成立群組,組成教育公義大聯盟,不接受不合格的考試結果,叫校長出來會談。
一個社會太民主自由,有人得益,自然有更多人受害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臺灣,續辦國立臺灣大學,跟隨總統一起來到台灣的學者如傅斯年、錢思亮、胡適、梁實秋,拿很低的薪水,有時蔣先生還從自己的私房錢拿出來貼給胡適,那時的教授有罷課否?
此次英國大學教師罷工,史上未見。香港的精英總喜歡有樣學樣,西方出現MeToo,這邊總蠢蠢欲動,有人想照跟。現在,英國的大學精英帶頭罷課了,不知香港九間大學幾時又會追上世界潮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