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六早上買完報紙,睇到蘋果有段新聞:就係一位90歲德裔美籍神父江天文(J. A. Geitner)夢中逝世於深水埗聖芳濟各天主堂。原來江神父在1960年來港傳教及教書,做過大坑東瑪利諾神父中學老師及觀塘瑪利諾書院校長及校監。咦,回想起,左丁山太太讀新亞時,曾在觀塘瑪利諾兼職教過會計,左太學生之中,有幾位高徒,其中一位女生移民美國後,考到美國CPA,成為會計專家,肥仔K到三藩市灣區讀書之時,就曾經在佢大屋寄居一短時間。做老師有個好處,就係學生幾十年後仍然會記得起恩師,願意無償幫忙!
90歲夢中逝世,廣東俗話係「得好死」,前生修到,風水先生話係前生積陰德。講真,人老了,就要面對死亡問題,美國諺語云,人生兩大必然,交稅與死亡,稅交得越多,對社會有貢獻,如果希望「得好死」,都幾合理!最令老人羨慕之死當然就係如某一富豪咁,年初三跑完馬後,與家人到泰國布吉島享受陽光與海灘,曬太陽之時,躺在沙灘椅上,含住口大雪茄,咁就一睡不起,幾生修到也。可惜呢,在現實環境,往往天不從人願,老人多數患上慢性疾病,飽受肉體痛苦折磨,家人擔心,辛苦照顧數載,病死者固然最後魂歸天國,侍奉左右者亦心力交瘁,最悲慘情況就係照顧病者之人攬住病者跳樓皆亡。
為何有如此大悲劇不斷發生於香港?是與醫療系統不堪人口(老化人口)壓力而失衡有關。香港沒有足夠老人療養院,公立醫院擠逼不堪,醫護人員人手不足,長期病患者實在難以得到充份護理,除非有能力住在養和醫院私家病房。老友記林奮強幾年前研究香港醫療,寫成報告,特區政府不見得願意細讀,當日與林奮強閒談,他慨嘆在香港,「要死唔好病!」,幾年過後,香港醫療情況愈來愈差,公立醫院永遠逼爆超負荷,看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的夫子自道:威爾斯醫院,如戰場,如街市,其差劣狀況慘不忍睹。為何如此,當然是地方不足,醫護人員不足,儀器不足,而病人太多之故,香港人口老化如羅致光局長所言,即將爆發海嘯,同時碰上疫症流行的話,整個系統便會到達崩潰臨界點。香港不是沒有錢,議員不是高叫每人派6千嗎?但香港沒有足夠醫生護士和醫院,顯然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保護主義問題,嚴苛限制外國大學訓練的醫生護士在香港工作的問題。到底是香港市民的健康重要,還是醫生受工作保護重要,林鄭站在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