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爸爸會和兒子一起流淚?什麼爸爸,會長年和兒子一起經歷他的高低起跌、冷暖厚薄,共同渡過?
不勝寒和人情冷處,錦上還是雪中,他都同在。不論兒子是處於最輝煌盛世,或是被謀朝篡位,不管在所向披靡,或是頭頭碰黑之時,他都一樣,從沒做出任何「星爸」的意氣風發,或者意興闌珊,要給自己爭一盞spotlight。祖高域的爸爸Srdjan Djokovic便曾大放厥詞,先說費達拿曾對如日中天的祖高域不尊敬,因為他「聞到威脅」、又說「佢都34歲啦,都唔明點解仲打緊網球」;更說拿度自從祖高域成就斐然,本來是好兄弟的拿度便與祖哥哥冇friend做,暗示泥地王妒忌自己個仔。
"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 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溫布頓中央球場入口通道,大門上有橫匾刻着Kipling這詩句。不單是勝不驕敗不餒,更看穿災難或勝利是由試煉偽裝成的,檢驗一個人是否值得。可能還包括他的家人。
這個爸叫Robert,生了一個Roger,費達拿家父子。沒有羅拔,就沒有我打令羅渣費達拿。這句說話,沒有人比他更受得起,甚至連費達媽都要讓半球。不止一次,見費達爸在場邊觀眾席為兒子流淚,就今年1月剛過的澳洲網球公開賽,費達拿奪冠了,哭了,拿下第20個大滿貫,創造網球歷史,刷新男子網球員個人摘下最多Grand Slams的紀錄,更是成功衛冕,過去14個月攻下3個大滿貫,以36歲之高齡,「功名祇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不易。爸爸淚滿眼了,還記得2016年背傷,整個2016沒贏過一個錦標,十多年來首次世界排名跌出十大。
不是說媽媽沒有流淚,但這對父子有這個故事。
多年前,年少的費達拿又和爸爸打網球,他們是網球buddies,但他脾氣壞、球品差,打情緒波,爸爸受夠了,不發一言走到場邊的長凳,放下一個5元瑞士法郎硬幣,然後對他說:「我不享受和你打波,我走了,你自己搭巴士返屋企啦,bye」。然後自己開車走了。費達拿還以為爸爸是鬧着玩的,他搭巴士的話要很久才能回家,於是他在球場等爸爸折返,等了一個小時,他沒有。那一小時,那程回家路,他想了很多。
那是個警鐘,從此他明白也反省了自己的態度問題、球品問題,學懂控制自己球場內外的情緒、對勝負的情緒,知道要管理好順境逆境的心胸思緒。(你看看Nick Kyrgios,如他的球場EQ高些,成績必有所進)
許多年後,費達拿成球王了,處於人生及球壇頂峰,體育品牌Nike邀請他共同設計一個NikeCourt × Roger Federer collection,當中有一個"five-dot logo",是橫三直三的5個小圓形,中心一個是共用的,組成一個像瑞士國旗的十字。原來那5個圓形,他特別用來紀念爸爸當年那枚5元瑞士法郎的,記着一生受用的體育精神一課。
"It's the job of parents to mentor their kids",費達拿家父母是這樣想的。
一個星期前,費達拿再下一城,在鹿特丹網球公開賽奪冠,但最激動的一刻反而是該項賽事之前的八強之戰,能贏主場的Haase,他便可再次重返久違了的世界排名第一,以36歲半的高齡,搶過宿敵拿度的頭,又寫下一項網球歷史,成為世上年紀最大的world no.1。看他先輸第一盤,便知他有點緊張,很想求勝,但後來穩住陣腳,無驚無險反勝出線:又回到世界頂峰了!恍如隔世。他定記得幾多人曾懷疑過他,當中不包括我,不包括他的爸、他的團隊。一年多前,34歲,塵滿面,即使鬢未霜,還肅殺於四年的大滿貫荒,誰料一年多之後,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也不算太壯懷激烈,但他的確哭了又哭,他在乎。我喜歡他的眼淚,喜歡他的在乎,大滿貫不是必然的,世界第一不是必然的,他知道,爸知道,我知道。"This one, I'm a little bit older, is a little bit more special maybe, because there's just so much that has to go into it, so much has to be right for it to work out, and it did so. It's a very deep satisfaction......this one maybe means the most to me"。
是怎麼做到的?「幸好我的性格很正面、上進,在最壞的時候,我也不意氣用事意志消沉,我嘗試堅強、誠實、開明面對一切」。一次又一次,他用自己的人生,一而再把「處逆境而不喪志,中強矢而能怒飛」演繹得光芒四射。
"My background has been a good one. My parents have always kept me very grounded──I come from a normal village, normal city, normal country...I think it was a great way for me to grow up"。功勞歸於父母,他感謝他們的尋常貼地,他的優良背景,成就了自己:正常的村鎮、正常的城市、正常的國家,那是最好的成長。絕大部分偉人的父母,都是凡人,絕大部分偉人的子女,都是凡人。(我常取笑朋友,想自己仔女好啲,你哋記得正常啲)
不凡人最追求更欣賞平凡,平凡人出盡九牛二虎之死力僭建自己的不凡。
若然22歲、第一次成為世界第一的那位羅渣,對戰如今36歲半的world no.1費達拿,你以為誰會贏?打令說今日的他會戰勝昨日的我,他一直,在做個更好的自己。爸爸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