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對美國的印象來自電影,長大後因為工作去過幾次,發現東西南北大不同,小鎮的民風跟紐約之類的大城市又完全不一樣。
十年前採訪大選,獨個兒坐火車,深夜抵達一個小城鎮,準備採訪翌日的奧巴馬造勢大會。在空無一人的火車站,拖着行李佇立風中等的士,那種燈光那種氣氛像是會隨時遇上變態連環殺手。好不容易看到一部汽車駛來,上了車才發現司機是位硬朗樸實的女士。
報上地埗後不久,女司機就好奇的問我從哪裏來。明顯地,她對「香港」究竟是在地球上哪一點沒什麼概念;當我簡單介紹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粗略歷史後,她已把我載到酒店門前。車資連小費我給了她二十元美金,這時她卻說有東西送我,然後掏出一張面值兩元的美鈔。她解釋說,兩元的美鈔市面已很少見,希望我一切順利。半夜三更就在這種鳥不生蛋的地方,我第一次感受到美國小鎮獨特的人情味。
或許就是因為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情,所以,當佛羅里達州高中校園槍擊案奪去十七條性命後,當特朗普再次歸咎是兇手精神問題卻隻字不提槍管時,倖存的學生在驚恐哀慟之中,決定抗爭才是悼念死者的最好方法。
過去,無論Columbine(哥倫拜恩)、Sandy Hook(桑迪胡克)等校園槍擊案多轟動,手法多血腥,死傷多慘重,美國槍管改革仍寸步難行。今次案發後,很多人的即時反應是「又一單」。大家都麻木了,因為每次槍擊案後,例牌是美國總統公開譴責兇手喪心病狂,祝願死者安息、傷者康復,然後又是下一宗血腥槍擊案。
今次卻似乎有點不同,佛州高中槍擊案後,這群屬於「美國大型槍擊世代」(mass shooting generation)的學生受夠了大人繼續說「事情就是這樣」,受夠了政客為死傷者祝願祈禱後什麼都不做的虛偽,驚魂未定,眼淚未乾,已組織起來,發動#Never Again行動,像《國王的新衣》的小孩般道出最簡單真實的道理:「對於槍管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就會繼續有人死掉。」
說出這番話的是18歲佛州高中倖存學生岡薩雷斯(Emma Gonzalez),她在集會上的演說在網絡爆紅。她一邊拭淚一邊激動陳詞:「自開國元勳及他們在憲法加入第二修正案的時候開始,我們的槍械就以令人暈眩的速度演進,我們的槍械已改變但我們的法律沒有。」她直斥特朗普及反對槍管的政客可恥,在全國步槍協會(NRA)支持下,推翻奧巴馬政府推出的槍管措施,「如果總統想到我面前,當面告訴我這是場不應發生的可怕悲劇,但堅稱政府無法有所作為,我會樂於問他:他究竟從NRA拿了多少錢?」她希望「我們將是最後一宗大型槍擊案的受害者,我們要改變法律,瑪喬利史東曼道格拉斯高中的名字將列入教科書。努力不懈推動這一切改變的,是教育當局、是所有教職員、是所有家庭、以及最重要的是,所有學生」
學生的勇氣啟發全美,更大型的行動蓄勢待發,奧花雲費、佐治古尼及史提芬史匹堡等名人紛紛捐錢支援。面對年底中期選舉,特朗普近日口風已改,聲稱對改善買槍人士背景審查制度持開放態度,日前更簽署備忘錄下令司法部長推出新規例,禁止出售或在手槍加裝可將半自動槍改成全自動的撞火槍托(bump stocks)。佛州高中學生的力量,或者可能改變美國槍管的走向。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