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新財政預算案前,傳出財政盈餘超過千億港元,於是派錢、退稅、派糖,還是投資於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經濟,以及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等方面?引起議論。
這其實是一個無須討論的常識問題。
如果我們的財政司司長是郭伯偉、彭勵治、夏鼎基,那麼毫無疑問應該把錢留給政府用在公共事業上。即使是梁錦松,至少也有國際聯繫,了解世界趨勢,或者可以為香港的發展籌劃未來。但我們的財政司司長是劏房波、囤地波,撇開謀私之心不說,他的視野也只在劏房和囤地這些蠅頭小利之上,莫說像郭伯偉那樣制定促使香港經濟急速發展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或像彭勵治那樣以聯繫滙率穩定動盪的經濟,恐怕他連如何跟國際金融巨頭聯絡的方法都缺缺,他可以怎樣為香港的經濟籌劃未來?不是太強人所難了嗎?
如果我們的特首是麥理浩,那麼我們一定要反對派錢。你看他從1971年至1982年長達10年半的總督任期,給香港做了多少事?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設立郊野公園、興建地下鐵路……,把香港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文明城市。莫說錢要留給政府用,而且為了公共開支猛增,我們還要支持政府發行公債集資,以紓緩財政壓力呢。
但現在的特首是從梁振英延續而來的林鄭月娥,他們不是前朝的「努力建設」的政府,而是為「顧全大陸」而「盡情破壞」香港原有價值系統的政府,為了與大陸接軌而投入數千億更不斷加碼於高鐵、港珠澳大橋、東北發展區,卻漠視公屋輪候長達4年多、輪候人士27萬的現實,說公屋加多幾萬已足夠。把錢留給這樣的政府,不會為了香港市民的福祉而努力建設,只會增加他們對香港既有價值與基礎盡情破壞的籌碼。
如果香港的主權仍屬英國,英國但求維持榮譽,對香港沒有甚麼利益牽扯。據聞麥理浩總督由於粉嶺高爾夫球場有許多本地富豪去打球,他也就避免去那裏,以防予人接近富豪影響處事公正的口舌。主權轉移後,中國利益集團大舉進入香港,與官府交往飲宴已是常態。大白象工程幾乎全交給大陸工程公司承辦。把錢留給政府發展,等於送錢給中國公司,又或者投放在有去無回的荒蕪的一帶一路上。
這樣的低質官員,這樣的諂媚特首和政府,加上暴發戶嘴臉的主權國,把錢留給他們等於加強他們的破壞力,派錢給市民至少可以減低這種破壞力。
不錯,每個市民派個數千元,對富人來說毫無意義,對中產來說也不過多了些零用錢,對窮人來說雖有用但也不能解決真正的生活問題,不過,既然把錢給無恥政府和低能官員去支配,那就不如派給市民好了,而且派得越多越好。
因為一,人才已經不在政府體制中了;二,官員所做的一切都是給上面(直到北京)看的,他們對市民和輿論根本全不放心上;三,沒有人才也就算了,最要命的就是優秀人才也必須用最無恥和最笨的方式來做事。體制如此沉淪,即使換人都沒用。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