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lick免費下載《籽想去東京》旅遊指南:http://bit.ly/2rSv4c4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每逢假日,大澳都會吸引不少遊客,那裏除了可以遠足、欣賞水鄉美景及購買海味之外,其實大澳還有很多傳統特色的工作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位於大澳的分社,其中一項就是教遊客手做大澳傳統的白豆粥。
每逢假日,大澳都會吸引不少遊客,那裏除了可以遠足、欣賞水鄉美景及購買海味之外,其實大澳還有很多傳統特色的工作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位於大澳的分社,其中一項就是教遊客手做大澳傳統的白豆粥。
女青年會轄下有多個工作坊,他們與大澳居民合作,邀請居民開班。白豆粥在大澳已有過百年歷史,是當年居民在物資短缺的情況下,做出來代替奶粉的食物。亦因為白豆粥可存放一段時間,加上製作簡單,所以也是當年漁民出海必備的糧食之一。溫燕萍(萍姨)是大澳原居民,在大澳生活七十多年,她就是其中一位做白豆粥的居民。
製作白豆粥十分簡單,只需四樣材料,黑豆、黃豆、米及水,至於器皿就需要沙盆及擂漿棍,萍姨說擂漿棍不能隨便挑選,「要吃得的果樹,例如石榴樹才可以用來做擂漿棍,因為不是果樹的樹木怕含有不能食用的物質。」 白豆粥的材料不用講究,只需用普通的黑豆、黃豆、及米便可。豆類要預先浸八小時,米則要浸兩小時。
萍姨說以前她會親自做給子女吃,但自從自己膝蓋出問題後,都很少做了,「我的子女不讓我做,因為我膝蓋動過手術,站得多,坐得多都不好,做這個至少要磨半小時。」白豆粥做法很簡單,只需將所有材料放進沙盆,再用擂漿棍磨至糊狀,煲滾即成,但萍姨透露現在很少原居民做這款粥了,「以前的人當早餐吃,又會將它擂到很碎給幼兒吃,因為以前奶粉不足,甚至沒有奶粉,不過現在不會吃它,因為食物選擇太多了。」
雖然白豆粥慢慢被淘汰,但萍姨卻想將它教給更多旅客,讓大家可以試到大澳獨有的味道。
工作坊詳情: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大嶼山大澳永安街 61至63號地下
採訪:鄭紫珊
攝影:劉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