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過的國家裏,要數日本和德國最在乎時間這件事情,雖然這並不意味着德國鐵路和日本新幹線一樣準時靠譜。我想說的是行事曆、手帳這件事情。
很多華人的小孩即使沒有學過日本,也很熟悉日曜日、火曜日這樣的計時方法,因為市場上最流行的行事曆一是從日本買來的原裝手帳,二就是各種青未必出於藍的翻版。日本人的手帳不但有成千上萬種設計,還有配套使用的書衣、表情符號小貼紙,甚至手帳達人和大家分享「手帳學」的暢銷手冊。認識的日本朋友,稍稍少女心一些就會從包中拿出被彩色筆跡填滿的手帳本。以前看過一本東京的潮流雜誌,每期會在街上隨機訪問路人,並給他們的隨身物品拍照,手帳幾乎人手一本。
德國的行事曆則是另一套路數,卡哇伊是小朋友專屬,也很少見到有人買小貼紙裝飾日程表。但可供成人選擇的行事曆也是層出不窮,每年的法蘭克福書展會有好幾個展台專門販賣行事曆,往往還是人流最旺盛的那幾個展台。德國人都愛在辦公室和居所擺掛行事曆。家裏最常見的是那種情侶雙人或是一家若干口共用的家庭行事曆,即是同一時間列出每個成員的安排,方便統計。如果在學校、軍隊等有自身運作周期的機構學習工作,則可以用三四個月連置的掛曆。還有些是一整面牆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螢光筆花花綠綠點綴其間。小學生和中學生有專用的升級版課程表,教授和醫生則特別適合買粘在桌上的時間歷。
每年大概七八月就會看到下年的行事曆登陸商場,聖誕節過後價格直線下降。一月去買很可能就有半價,甚至三四折。還有種節省的方法就是用白紙打印月曆,學生常用,而城裏沿街的影印店更會用兩三歐元的價格出售極簡版本。
在這樣的地方難免自省太過肆意揮霍時間,但看看又被臨時取消的火車班次,又稍稍安慰些,不知德鐵用的是哪門子的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