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全明星「小戰」 - 喬靖夫

Tuesday:全明星「小戰」 - 喬靖夫

也許真的因為「猜隊」新制度之助,今年NBA全明星賽一洗近年悶氣,演出了一場較具競爭心的緊湊對戰,相信不少球迷也收貨。這些年全明星球員們都只把這個周末當作純粹的宣傳和休息,球賽對抗強度越來越低,甚至像零設防然後互相表演入球,令球迷大打呵欠,不少人都提出過應想方法驅使球星更認真打。今次改制果然帶來突破。
新的組隊方式何以發生功效?我不是球星肚裏蛔蟲,只能做一些心理的猜想:傳統多年以地域劃分的東、西岸明星隊,對球星來說其實早已無特別大歸屬感,因與他們本身的出身地沒必然關係,也不再代表某種球風打法。現在改由兩岸票王自行選人組隊,首先兩位押上了名字作隊名(Team LeBron和Team Stephen)的隊長,自然有比較強的意欲贏球「省招牌」;而因為組隊是「猜人」輪流挑選,除了第一個被選上的杜蘭特(Kevin Durant)之外,每位球星都等於是「沒有被對面選到」,心裏自然更積極要打倒對方,去贏取bragging rights(廣東話「牙骱」是也)。
也許有些球迷始終堅持,全明星賽應該是集合全聯盟最頂尖高手,然後來場毫無保留的「大戰」,那才是最理想,不過這大概只會存在於電腦遊戲中。現實是,我們不可能要求球星為一場無甚實質勝負意義的比賽而拼盡,以至冒上受傷之險。如果能夠把比賽強度保持在某一個水平,至少打成像休季時他們相約練習鬥球的那種「小戰」水準,沒有風險同時又夠看,已經非常不錯了。且看接着幾年的NBA全明星賽能否做到。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