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回歸後經歷過多次偽鈔、偽幣潮,從千元「金牛」,到10元硬幣都有造假,假鈔假幣中除有小量是黑幫製造的港產貨外,其餘幾乎全來自內地,接二連三假鈔風潮令市面不止一次爆發「金牛恐慌」,現時仍有不少商戶展示「千元大鈔,恕不接受」字句拒收金牛,以免遭殃。
紫外光燈難辨真假
偽鈔黨自1999年開始大規模入侵本港,最先出現的是假金牛,他們以匯豐發行的1988年版KS字頭的千元偽鈔在商店購物散貨,每次只買小額貨物,付款時向店員提問藉以分散注意力,成功欺騙多個商戶,引發市面恐慌。
翌年,警方撿獲多達3,200張假金牛,部份是匯豐1993和1995年版,仿真度達八成、有水印和金屬線,唯一破綻是紙質較差,市民可憑手感識別,當時警方拘捕6人,懷疑偽鈔集團曾經將真偽鈔夾雜一起到銀行存款「清洗」。
其後的2001、2002和2004年,「假大餅」(10元硬幣)、「假紅衫魚」(100元紙幣)、「假大牛」(500元紙幣)先後攻港。當年警方起獲高達46萬枚「假大餅」。
至2007年,偽鈔的仿真度越來越高,當年撿獲的偽鈔屬匯豐2000年和2002年版金牛,這批假鈔與以往不同,包括各張編號不同、附有水印、金屬線在燈光照射下呈一條直線,並非以往般斷斷續續,市民難以單憑手感及紫外光燈分辨真假,警方估計偽鈔集團用人手將金屬線逐張逐張印上假鈔。
2013及2015年,中銀2003年版千元偽鈔和匯豐2003年版假金牛在本港市面及澳門賭場被發現,其仿真度更高,在紫外光燈下,螢光條碼鮮艷突出,與真鈔相近,深淺度亦像真,一般紫外光燈機不易認出。
■記者郭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