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裏不知身是客 - 鄧達智

夢裏不知身是客 - 鄧達智

《春花燦爛、歲月靜好》,特別喜歡這句關連農曆新年的潤色;〈燦爛〉對照〈靜好〉,綿綿細味。
為期不下一個月,鋪排以年花、美食、賀禮、旅行、對聯,還有新界鄉下偶爾聽到的「偷雞」煙花與爆竹聲響;愈熱鬧,愈想跟其他地方與人兩者盡量謝絕往還,每年就這幾天特別依戀老家,面對新世代愈見零落的年節,不出門,也不作無謂的拜年,除了家族長者,可惜如非海外也已零星落索。不再容易辨認疏於來往陌生人,才進門九十過外炳伯娘難得一疊連聲叫着我的名字,溫馨執我手問好。那些年阿伯仍在,氣氛熱鬧、恭喜聲浪此起彼落、利是紅包滿場飛,如今靜聽桃花花瓣片片散落。
過了年,雄伯娘跟堂弟回西澳珀斯去了……她女兒、我堂妹;廚藝達人George Tang私信我。探過炳伯娘,繞過我們祖堂『覲廷書室』,到一片古色古香庭園探望雄伯娘,不過兩年前還在這串古屋向每年從西澳回鄉,作為最高地位的家長主持族務,過九十歲仍非常健康雄伯那次年後,身體突爾轉弱,輾轉一年後歸去。
年拜過,在附近比較安靜村路散個長步,靜觀無聲無息木棉花開,無奈接收濕暖春臨信息。
與堂妹散步閒談:我們都是過客,應用着借來的時光、借來的成敗得失、借來的親屬關係、借來的情愛依戀、借來的臭皮囊……
是前人大多愚魯,只有少數人感受這份生活的意義?
並非!
知悉、感受此身非我有、原亦過客者凡多。回頭是岸;既然都是借來的一切,面對浮生何不爆竹煙花、大鑼大鼓好好享樂?一切發生自古遠時代一應傳統節日,除卻刻劃季節轉移作為焦點,如「二十四氣節」具操作實用性,追溯原由、大多只為沈默的歲月解悶,灑幾抹錦上添花。無神論、無產階級共產革命嘗亦將傳統節日掃出人民的思維與習慣;革了大半個世紀,傳統節日的繁文縟節縱使被新世代洗刷,或有減省,又或以出門旅行諸法簡化,大時大節始終有其承受並延續的韌力。
面對遠、近、親、疏混淆諸人、事、物,不乏感嘆夢、醒不分,主、客混淆;與大是大非、與習俗親情那易切割?
何必分辨太清楚,將所有世俗化整為零?不知身是客又如何?反正最後那天必然到達;是夢非夢、是客非客何得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