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昨離世的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生前於浙江大學畢業後長期留校工作,直至中英兩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張被中央派往香港工作13年,退休後才重返母校工作。張浚生在港工作期間,結識武俠小說名家查良鏞(筆名金庸),兩人份屬好友,金庸在張穿針引線下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與金庸份屬好友
張浚生是福建長汀縣人,大學畢業後留在校園工作,曾任浙江大學助教、副教授、校黨委常委。1983年經組織調動到杭州市任浙江省委委員、杭州市委副書記、市委秘書長等職。至1985年,他被派往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處理香港回歸工作長達13年。
張在港時常與彭定康針鋒相對,批評彭政改「三違反」時更是熾熱。他曾說:「當時鬥爭真是激烈,彭定康上午講,我就下午講;他下午講,我就晚上講,甚至有時他前半小時講,我後半小時就回應。後來彭定康曾托人傳話說,張先生能不能少講他一句。我回答說,你不講我也不講,你講了我就必須講。」他在1998年離職返內地時,中國通訊社贈送他一塊紀念牌,上書八個大字「縝密靈活,言多不失」。
張浚生與金庸交情深厚,1985年在新華社分管新聞工作,在香港拜訪的第一個人,就是時任《明報》社長查良鏞。1999年,金庸出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張浚生亦是直接促成者。
1989年六四前夕,親中報章《文匯報》社論僅刊「痛心疾首」四字,據稱《文匯報》開天窗獲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的張浚生同意,外界評論指其後他為了自保,否認自己得知事件。
■記者廖智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