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窮國扶貧惡過政府 冇王管易濫權

NGO窮國扶貧惡過政府 冇王管易濫權

樂施會這次醜聞反映出,非政府組織(NGO)在貧窮國家面對當地弱勢政府及絕望的民眾下,完全缺乏監管。
以海地這個美洲最貧窮國家為例,NGO工作範圍廣泛,涉及醫療、教育、城市規劃和食水管理,而在當地數十載的樂施會,某程度上取代了政府的角色。
海地經濟學家查默斯指,海地一度有多達600家NGO運作,尤其是2010年海地地震後,數目大幅增加,但她相信有很多在當地運作的NGO根本沒有向政府註冊。查默斯指出,NGO在海地等窮國影響力大,是因為他們的援助以美元計算,令NGO員工跟當地民眾的收入出現大差距,「那些收美元的員工在海地社會有很大特權」,令援助界有個別人出現有罪不罰心態。海地律師約瑟說:「NGO比海地政府更有錢,因此在當地形成恐懼心態,連警方也感無力。」一旦出事,NGO往往內部調查了事,不會通知當地政府,透明度極低。

性侵者換個國家再工作

有曾在非洲、亞洲和中東工作的前人道工作人表示,不少業內人士對樂施會今次醜聞唯一感意外的,是這些事竟然要到現在才被揭發,「這些事件在全行業流行已久,不只樂施會有發生」。曾在聯合國體制內工作多年的法律顧問拉佩理埃說:「性騷擾只是各種濫權的其中一面。要有改變,必先來一次大清洗。」
而最大問題是,涉事者即使證實曾性侵,之後仍然可若無其事轉到其他國家繼續工作。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