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坊間常言眼眉跳與個人吉凶或被人講壞話有關,只是在醫學上理解,眼眉跳則可能與過於疲憊或緊張有關。腦神經外科醫生指出,若眼眉跳動持續及蔓延至其他臉部肌肉,有可能涉及腦內掌管臉部肌肉運動的第七神經線,常見是因為血管硬化而壓着神經線,才會令到臉部出現面肌痙攣,患者可以口服藥物、注射肉毒桿菌及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
記者:伍雅謙
腦神經外科專科熊偉民醫生指眼眉跳主要是眼皮及眼肚位置出現不自主跳動,多為間歇性及短暫性,大約半小時至1小時便會停止,並相隔很久才再出現,如每次相隔數月至一年。眼眉跳暫時沒有成因,大多估計是過度疲勞引致,因肌肉過勞時,亦會不自主出現間歇性跳動,只是身體其他肌肉如大腿出現痙攣時,症狀並不明顯,但臉部神經感覺較強烈,亦影響外觀,才較為人留意。
抽搐或蔓延至嘴角
眼眉跳一般毋須理會,亦與中風和腦腫瘤並無關連。惟熊提醒,若持續數日便抽搐一次,如抽搐次數越見頻密,甚至蔓延至其他臉部肌肉,便需多加留意,因有可能是患上面肌痙攣。他稱,面肌痙攣大多由外眼角開始,眼角跳動令眼睛呈半閉合,又或嘴角上翹,嚴重時眼睛及嘴角會同時痙攣。
面肌痙攣成因涉及控制臉部肌肉運動的第七神經線,常見為腦內動脈血管壓着第七神經線。當脈搏跳動時,便會撞擊到第七神經線,神經線產生錯誤訊號,令臉部肌肉跳動。熊稱,研究指多與血管硬化有關,故患者大多都是40至50歲或以上人士,當血管較硬,脈搏跳動時便較易影響神經線,患者在運動後、緊張及心跳加快時特別明顯,亦有嚴重患者在睡眠時亦出現面肌痙攣。
服藥有副作用易疲倦
要治療面肌痙攣,可以口服藥物、注射肉毒桿菌及施手術。熊指,藥物成效較低,作用是放鬆肌肉神經,惟要減輕臉部抽搐,藥量不會低,副作用會令患者感到疲倦,年輕患者較為抗拒。至於肉毒桿菌則可以癱瘓面部肌肉,能減低患者抽搐的情況,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多在眼角或嘴角位注射,效果約可持續2至3個月。
面肌痙攣若與血管壓着第七神經線有關,大部份不會影響健康,故不少人會先選擇口服藥物及注射肉毒桿菌。
惟熊稱,兩者均屬治標,並非治本之法,藥效亦有機會隨時間減低。要根治面肌痙攣,其實需用微血管減壓手術,以手術將血管與第七神經線分開,再用纖維墊(Teflon)隔開兩者,令血管不再影響第七神經線,成功率有85%至90%。
熊指,微血管減壓手術雖然並非複雜手術,整個手術只需約3小時,惟因第七神經線貼近腦幹,仍屬於大型手術,要在患者耳後一個小位置開腦,未必所有患者願意。
他指臨床所見,手術成效最高,只有小部份患者在手術後未能完全改善症狀,則有機會與神經線長期受壓,「跳咗十幾廿年」,神經線已變形受損,亦可能與神經線黏着多條血管,又或纖維墊鬆脫,手術未能完全阻隔所有血管所致。
面肌痙攣無法預防,因屬先天性腦內神經血管與神經線的結構問題,惟患者若想減低症狀,熊稱可嘗試控制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避免血管進一步硬化或跳動加大,並盡量放鬆心情,勿過份緊張。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