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隊渡海團拜 傳承鹽田梓大茶粿

龍舟隊渡海團拜 傳承鹽田梓大茶粿

【本報訊】賀年食品有各式糕點,但直徑兩尺的巨型年糕則極為少見。西貢鹽田梓村村民早於過年前炮製客家傳統巨型年糕「圓籠茶粿」,昨日年初三便按傳統與大家分享「圓籠茶粿」過年,更有義工隊划龍舟橫渡海灣前來,同慶新春。
「圓籠茶粿」是客家傳統年糕,直徑達兩尺、重近50斤,十分巨型,需用大竹籠以柴火蒸煮15小時,每小時加水加柴。由於製作十分耗費功夫,「圓籠茶粿」幾近失傳,幸有鹽田梓村的年輕村民陳家傑希望承傳這項傳統,堅持每年製作,成功吸引不少村民過年回島團聚。
被巨型年糕吸引的,更有第二年在鹽田梓「團拜」的九龍中醫院聯網義工隊,一行近20人划龍舟橫渡西貢海灣前來,村民紛紛前來迎接,舟上更載有義工隊協助蒸製的「圓籠茶粿」。成員May姐憶述,義工隊一次划龍舟途經鹽田梓,登島吃豆腐花,與村民傾談之下得知鹽田梓村的傳統,義工隊自此與村子結緣。去年第一次在島上幫忙製作「圓籠茶粿」後,一眾成員認為這是十分特別的過新年經歷,自此約定每年登島「團拜」,並協助保留這別具意義的客家傳統。

九龍中醫院聯網義工隊昨按約定划龍舟橫渡西貢海灣,登島「團拜」。朱永倫攝

需用鐵線「鋸」開

巨型年糕又大又重,要切開亦需花費一番功夫,由2人合力用鐵線「拉鋸」才能切開。年糕加入蛋汁煎煮後,香氣四溢,村民便與義工團一起分享。因巨型年糕採用黑糖,又減少了糖的份量,較與市面上的年糕少甜,多吃也不膩,而且蒸煮十數小時,口感相當煙韌。
陳家傑樂見鹽田梓村「回復生氣」,認為圓籠茶粿是一個起步,初見推廣客家文化的成效,回村拜年的村民亦逐漸增多。他更期望日後製作客家傳統灰水糭和炆豬肉,承傳客家文化。
■記者何家朗

圓籠茶粿又大又重,需合力用鐵線「拉鋸」才能切開。朱永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