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毀歷史悠久,內有一級古蹟建築物及參天古樹的粉嶺高爾夫球場,怪誕荒唐,但不見保育界人士出來發聲,也令人奇怪。與高爾夫球場相比,中環政府山西翼與中環街市了無足觀之處,且處於市區中心黃金地段,為甚麼不拆掉來騰出空地,興建香港急切需要的甲級商業大廈,以求增加寫字樓供應,免得外資銀行大公司搬往新加坡,送走了香港白領階級的飯碗?一些保育人士對政府西翼與中環街市的保育,立場強硬,絕不讓步,為甚麼現在對高爾夫球場的保育保留卻如縮頭烏龜,不敢哼半句?
香港現在窮得只剩下錢和住宅樓宇,其他甚麼都不顧了,如拆建高爾夫球場興建公屋的道理成立,那麼為何要在九龍市區啟德興建大型體育館,不是有民調顯示,六至七成的香港人希望住在市區,不搬往新界嗎?啟德體育館還沒興建,在那塊地皮興建公屋,慳水慳力,有何不好?總之大家都要樓,不要文娛運動場所,不要球場,不要文化場館好了,等到全香港人都上了樓,消減了劏房,到時市民才會發覺,香港這個地方除了住宅還是住宅,悶到要患上集體憂鬱症。
其實土地供應小組如能有勇氣抗拒民粹主義,不如諗辦法搬移貨櫃碼頭。葵涌貨櫃碼頭佔地數百公頃,以興建太古城的地積比計,碼頭改建可將全港公屋輪候冊上的居民一次過「斷龍」。拆建貨櫃碼頭有幾個原因可以說服社會:
深圳碼頭已到了可全面替代香港碼頭的階段,香港碼頭的成本只會越來越貴,國家發改委剛下令內地碼頭下調集裝箱處理費,再加上貨箱的陸路運費(從珠三角到葵涌),香港碼頭已完全失去競爭力,故此每年的吞吐量已退居全世界港口第五至第六位,將來還會逐步下跌;特區政府不如索性將碼頭轉型,於大嶼山填海興建新的,佔地比較少的碼頭,長遠策劃在葵涌現有碼頭興建公屋私樓,這裏的位置,必遠較粉嶺高球場受歡迎。香港在大灣區的框架底下,根本沒需要在港口碼頭爭雄,大可自動放棄,將葵涌變成香港的倫敦金絲雀那般珍貴。林鄭特首當發展局局長時犯大錯,輕言承諾保育政府合署與中環街市,現在能發揮魄力好打得,保育高球場,改造葵涌碼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