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算多愁善感,但世事往往新不如舊,看電影便是其中之一。現今科技當然進步了,又立體聲,又3D,又IMAX,嶄新的電腦特技更令人目不暇給,只是,觀影感覺不同就是不同。從前,戲院在大街地舖,巨型招牌惹人注目。今日租金貴到離譜,戲院都被迫遷到商場頂樓,規模也變成迷你戲院,氣氛完全是兩回事。因此,我愛光顧舊式戲院,手畫的戲飛、寬闊的銀幕、黐笠笠的地板、以及舊梳化的氣味,都保留着歲月痕跡。我在想,30年前我也坐過這張「A13」凳,而你坐的是「A14」,好一個「1314」的承諾。
戲院在地舖的好處,就是街邊無時無刻都塞滿小販,叫賣着煨魷魚、鹽焗鵪鶉蛋、鹽水花生、牛雜、熱蔗、水梨、鮮菠蘿、炒栗子、辣魚蛋。食物熱騰騰的煙,與途人的吐霧交織一起,散場與入場的觀眾擦身而過,小販在在警察、幫會關照下共存,那是守望互助的社會,到處都是人情味。
以前的戲院,閒閒地有過千座位,分前、中、後座,特等及超等,以超等票價最貴,均以戲飛顏色作區分。沒有電腦飛的時代,就只靠人手用sign pen在戲飛上大筆一揮劃出座位編號,再在座位表裏打記號,因此時有出錯而發生不必要爭拗。然而,這些手劃飛是時代見證,sign pen筆迹多年未有褪色,是無情的電腦飛不能比擬。
我還記得以前有公餘場,戲飛比正價便宜,午夜場則是「飛仔」的聚腳地,偏偏很多電影的首映都會播放午夜場,因為「飛仔」的反應絕對是電影好壞的指標。
30年後再看《異形:聖約》,畫面進步許多,卻沒有當年震撼,也許是缺少了身邊人吧。散場之際,卻被我發現熟識身影,難道你也是來緬懷舊日的嗎?
最港電影大獎投票網址
http://campaign.appledaily.com/thekongestfilmawards2017?inapp=1
精選娛聞,喺晒《娛果》
http://fb.com/appledaily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