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林鄭藉故加強港鐵壟斷(自由撰稿人 都鐸) - 都鐸

小心林鄭藉故加強港鐵壟斷
(自由撰稿人 都鐸) - 都鐸

大埔在上周六發生嚴重車禍,造成19人死亡60多人受傷。雖然有消息指車長曾被乘客指摘遲開車,但既然司法程序已經開始,一切就留待司法審判作出定論。
林鄭月娥在事故發生後揚言要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討公共交通的運作安全。
香港巴士車速相比其他地方不算快,但是不見得安全。最重要的原因是現在香港人有閒錢就會買車自用,車輛數量急劇增多,2017年本港已經有74.6萬輛車,私家車數量更比2006年增加四成半,但是香港道路網發展卻遠遠追不上汽車的增長,去年全港道路網有2,107公里,僅比2006年的1,984公里多出6%。加上人口不斷膨脹,遊客數量更是暴增,道路網絡容納不了暴增的車輛和人口。
當車子增多,乘車的人又增多,各司機毫不禮讓,又常常有違例泊車,使得道路擠塞更趨嚴重,巴士服務無可避免地受阻延,但巴士數量增幅有限,巴士公司又削減班次。不少市區路線(例如九巴的2號線、214號線)即使在繁忙時間都要最少10分鐘一班車。政府一方面任由路面擠塞現象惡化,另一方面又藉新鐵路通車削減巴士服務,例如九巴212號線因為觀塘線延長至黃埔而被取消,同時6C、6F等路線亦削減班次,黃埔居民不得不乘坐港鐵前往油尖旺及深水埗。近年政府側重鐵路發展,忽略巴士服務的改進,使公共交通資源分配失去平衡。
其實香港以外的地方政府都會平衡鐵路及路面公共交通發展,就如新加坡的巴士專線長度長達200公里,比香港的22公里多出九倍,即使只計算24小時有效的巴士專線亦比香港多出一公里;新加坡更在繁忙道路的巴士站設立方格,除緊急車輛外任何車輛如遇到巴士離站,必須停在方格讓巴士先行,不遵守規定的司機會被處罰;當局亦十分重視巴士服務發展,除了新增多條特快巴士路線,去年他們的市區往東伸延,不但沒削減反而加密部份與地鐵重叠的巴士路線班次。筆者每次到新加坡公幹,都會選擇巴士而不乘坐地鐵,即使繁忙時間當地道路一般都不塞車,乘坐巴士往往都能準時到達,這都是因為新加坡政府明白公共交通均衡發展的重要性。
筆者擔心的是林鄭會藉今次事故強化保鐵政策,削減路面交通服務,或者進一步限制巴士運作,削減巴士的競爭力,加強港鐵壟斷,今次事故或許只是政府重鐵輕巴的契機。

都鐸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