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武器論的好時代(澳門軍事評論員 黃東) - 黃東

唯武器論的好時代
(澳門軍事評論員 黃東) - 黃東

上月筆者在〈制度自信還是武力自信?〉中已指出,每年1月前後,就是中國先進武器紛紛出籠之時。其中一個原因是軍方及軍工複合體,企圖以這些好成績博取支持,期望在人大、政協兩會中分得更多的軍費大餅。只要體制不變,年頭年尾新玩具爭相亮相的遊戲,當然不會變。習近平所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一環就是「中國夢,強軍夢」,利益集團豈會放過良機?企圖超俄趕美的第二次大躍進,事實上已經到來。
去年12月比較矚目的大動作及裝備亮相包括:運9機群首次長距離赴南沙訓練;空軍混合機群首次穿越對馬海峽;世界最大、軍民兩用的蛟龍600水陸兩棲飛機首飛成功;海洋核動力平台、核動力破冰船、核動力綜合補給艦模型公開,核動力航母前奏三部曲奏響;央視首次公開證實,轟6K戰略轟炸機改進型轟6N的存在。到1月,遼寧號航母編隊來回台海;翼龍1D偵打一體無人機亮相;殲十B換裝渦扇十B推力矢量發動機首飛成功;直18A重型運輸直升機加入第83集團軍空中突擊旅等。2月第一周,已經有兩大新聞:疑似電磁炮試驗艦曝光;中段反導攔截彈再試射成功。如果只看武器不看人,只見樹木不見林,這的確是最好的時代。
這些新玩意有何影響?轟6N新型戰略轟炸機,主要加裝了空中受油管,機翼掛架更能載重。未來將能掛載6枚巡航導彈,通過空中加油打擊關島。目前轟6K執行同樣任務,一是只能掛2至4枚導彈,二是作戰半徑難以覆蓋關島。相信2020年左右,轟6N機群將會效法俄羅斯,由現在的繞台巡航,變成繞日巡航,繞關島巡航,到時飛航自由將變成中美雙向的博弈。
殲十B試飛推力矢量發動機只是開始,量產時相信稱為殲十D。目前只有美俄戰鬥機才具備同類動力系統,可以進行UFO一般的超機動飛行。中國20多年前開始研究,今天終有成就,但若用於殲20五年內仍是緣木求魚。
中國近年在海軍電力系統諸多領域,如潛艇永磁電機、大型艦隻綜合電力推進、常規航母電磁彈射及攔阻技術,已大幅拉近甚至呈超越美國之勢,電磁炮搶先上艦又是一例。當然如何解決材料燒蝕仍是個謎,其龐大體積要縮小至實用化裝上萬噸驅逐艦,最後是中國還是美國首先衝線,最近幾年言之尚早。
注意中段反導攔截彈試射消息,以往都是外界首先公佈,今次中國一反常態搶先公開,看來蘊藏三個秘密。首先是回應五角大樓《核態勢審議報告》;第二是耀武揚威,暗示有能力領先最近美日試射失敗的標準3導彈;最後從時間、次數及高調判斷,極可能是紅旗19中段攔截彈投產前的定型試驗。可見所謂的不針對第三方,其實連外行都騙不了,又何必畫蛇添足、自欺欺人?

黃東
澳門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