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饒宗頤二月六日一命嗚呼,行政長官鄭月娥說:「過去十年,我在不同場合得見饒公,去年十月還邀他和他家人到官邸茶會,他高高興興,吃了些點心。」饒宗頤給她說得栩栩如生。
《戰國策》卷十一載:齊宣王見士人顏斶,叫他上前說話:「斶前!」顏斶也說:「王前!」宣王不悅,不料顏斶說出一番道理:「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士貴,王者不貴。」宣王敬服,願執弟子禮,許顏斶以財富尊榮,顏斶卻堅拒說:「斶願得歸(歸居鄙野),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這是中國讀書人的氣節。
又《韓詩外傳》卷六載:齊桓公求見一位讀書人,「三往不得見」,左右勸他不要再去,桓公反而稱贊那位讀書人「不欲富貴,不輕身(自貶身分)於萬乘之君」。他五顧衡門,終於得見高士。這是我國崇德尊賢的君道。
鄭月娥不會讀過《韓詩外傳》、《戰國策》等,饒宗頤則即使讀過,也是讀而不知其義。他一生以趨勢附炎為規矩,大名高譽為鵠的,常常自誇:「我以讀書作投資。」這讀書態度正不正確,見仁見智;但這投資方法的確十分成功,給他生前贏得新香港政府大紫荊勳章,死後贏得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等中共頭目「悼念」。饒宗頤可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