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促進低碳及適應氣候變化經濟轉型的國際非牟利機構──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 Iniative,CBI),其首席執行官Sean Kidney接受訪問時表示,本港有潛力成為亞洲區首個綠色主權債發債體,發行規模可參照當年試發伊斯蘭債約10億美元的模式,透過政府發行基準綠色債,可提升本港在綠色金融市場的領先地位。
讚揚港鐵低碳概念
香港是人𤀹稠密都會,他指當局倘能收緊建築條例監管要求,令低碳綠色建築更有效設計分佈,即可孕育龐大綠色債發行及市場需求。他特別讚揚曾發綠色債的港鐵(066),謂相對很多國家要密集興建公共運輸網以賺回成本,港鐵非常符合低碳概念值得全球倣效,地鐵站上蓋建物業收益可支援基建支出,住客乘鐵路回家又省時節能。
機管局去年公佈三跑融資方案,考慮包括以新客運大樓申請發行綠色債。Kidney說單是三跑本身不構成「綠色資產」,但興建節能的新客運大樓或公共排水工程,均屬綠色合規。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回覆,行政長官去年施政報告已提出,政府將在2018/19財政年度發行綠色債,過去一年多間企業亦在港以不同幣種發行綠色債,除機管局宣佈會在港發行綠色債外,港鐵亦有意根據市況及公司融資需求,在港發行更多綠色債。
去年度法國、斐濟及尼日利亞,曾發行主權綠色債;領展(823)、港鐵及太地(1972)亦先後在港發行10年期綠色美元債,年息率2.5至3.5厘不等。
綠色債息率成本向被認為較傳統發債貴,Kidney同意需時建立市場深度,當二手市場越流通,「便越能壓低一手市場的發行息率」,綠色債亦較適用於持續性發債計劃,而非一次性細額舉債。他相信透過綠色平台,企業可發掘更廣闊及忠誠度高的投資者對象,對長遠金融穩定有積極意義。
CBI及中債登早前在匯豐的支持下,發佈《中國綠色債券市場2017》報告,他期望今年內地綠色債券發行量可達500億至550億美元,再度成為全球最大綠色債市場,香港有條件扮演綠色人民幣債融資中心角色。
記者:劉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