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萬元到足夠多 - 楊靜

從三萬元到足夠多 - 楊靜

今天的社會,數字是空的,除非極大或者極小,否則引不起我們丁點的興趣。
看新聞,在任何國家地方死多少人,某程度上都可以理解。媒體寫作,列出數字本身很難引發讀者反應,最好還要記者編輯在數字後面引發偏乎感性的誘導,所謂人性化,把數字換成能夠讓讀者產生個人聯繫的身分角色:一個母親,一個孩子,一個流浪漢,一個戰士。但這種煽情也無法持續,因為會有下一個母親、下一個戰士。或者又有一場空難、內戰發生,30個人死了,100個人死了,1000個人死了……然後你還是忘記了。
比死亡數字更讓人無動於衷的是錢。看一場訪談,採訪對象是大陸當紅脫口秀演員,三十歲的年輕人滿口都是無所謂,這也無所謂,那也無所謂,說自己不需要很多錢就可以活下去。他用最近一個媒體熱詞描述自己:「佛系青年」,即什麼都看開了,無欲無求,什麼都能接受。但當被問到覺得有多少錢就可以什麼都不在乎。他答:幾個億吧。
這當然是在找罵,但靜下來想想,我相信他是真誠的,那種廣泛而迷茫的焦慮我想是我們時代大部分人的精神狀態。一方面,你知道「我哋都應該唔會有三萬元」,但另一方面又好像周圍都是萬億身家的朋友同事。隨便一套房子就幾百萬,隨便一個project就上千萬。任何東西又似乎可以賣任何價錢。一束花賣30塊、300塊、3000塊、30000塊或更多,視乎你在什麼版面讀到這些價格──百佳打折、情人節活動、花藝課程還是名人婚禮。三萬元和足夠多之間的距離,你也不知道有多遠。
這位「佛系青年」也許透露出青年人普遍的疲軟。想起那個色情笑話:如果你被生活強姦了怎麼辦?回答:自覺脫了衣服躺下來享受。
今日這笑話還可以加一句,享受的同時不妨撒嬌:大爺,加點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