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夢想 - 李怡

世道人生:
夢想 - 李怡

大埔交通意外,一些人瞬間失去生命,一些人在醫院與死亡掙扎。除了事因追究和生者哀痛之外,也讓人感到生命無常。
也許我們更應該掌握活着的每一天。
有一位長期在安寧病房照顧臨終病人的澳洲護士,在一本書中,歸納垂死者所表達的五大人生憾事,排在第一位即最多人表達的,就是後悔沒有勇氣忠於自己去追逐夢想,最終發現自己一生活在別人的期望裏,他們的謂嘆是:「真希望自己當年有勇氣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不是選擇大家期望自己去做的事。」
美國詩人Carl Sandburg說:「沒有任何事情發生,除非首先做一個夢。」他指的是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為建立一個獨立於英國的共和國的夢想。沒有夢想就沒有共和國,沒有夢想也就沒有任何事情發生。這句話,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賦予的凌駕一切的言論自由,使美國成為無數人追逐夢想的地方。
已經賺到億萬美元身家,你會想過把全數資產投放在發展太空旅遊的事業嗎?你會認為由私營企業可以發展出比任何國家都強的火箭能力嗎?你會做夢製造出同飛機升降一樣可以升入太空又可以回返地球的火箭嗎?
美國一個築夢者馬斯克(Elon Musk)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從2006年開始,連續3次發射失敗,幾乎燒光了他投入的錢,之後,在上周居然成功了。
中共國的《人民日報》上周一篇文章說:美國人成功發射了目前全世界運載能力最強的超級火箭。在一些媒體看來,這枚火箭的成功發射已經令人類「登陸和殖民火星」的夢想變得越發現實起來,重返月球更是不再話下……。「一年多前,我們成功發射了目前國內最強的『長征5號』運載火箭,但它的運載能力,連這個『獵鷹重型』的一半都達不到……這次,美國人是用純粹的實力告訴了我們中國人,中美間的差距還有多麼巨大……」。
《人民日報》只講了美中之間科技上的差距,而真正差距不在這裏,真正的差距是:把一部坐着穿太空衣假人的Tesla跑車送進火星軌道,車上刻了這樣一行字「made on earth by humans」,而不是「made in USA」;特斯拉車裏循環播放的是英國搖滾音樂人、偉大的藝術家David Bowie在70年代創作的飽含對太空幻想的歌《Space Oddity》,而不是美國國歌。車裏放了一本英國作家Douglas Adams的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這首歌、這本書將和這輛車一同在太空漂浮10億年。當人類都不一定存在時,代表人類文明的科學與藝術依然在太空某個角落等待被外星人發現。真正讓奇迹變為現實的是人類的探索與冒險精神,而不是哪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更強,不是暗含自卑感的甚麼「民族自豪感」。
真正的差距在於有這樣的制度:造就發射最強火箭的,是一家私營企業,而美國的太空總署予以支持,樂觀其成,並可能會因此與這家公司簽訂優厚的合約。
真正的差距是,美國鼓勵每一個人去追逐夢想,而中共國則要全國人民不要有不顧現實的個人夢想,大家團結一致去發領袖的「中國夢」。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