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翡冷翠那家寧靜的小客棧聽說不在了。幾十年前我在那邊住過一個星期,小餐廳裏吃早餐還結識了一位美國女士,叫黛比,設計師,做室內裝修,四五十歲的高䠷女子,說常到意大利舊貨店搜獵舊燈飾,舊燭臺,舊門環,舊書櫃,她說偶爾還找得到整套銀的雕花舊餐具,舊瓷杯瓷碟,美國老派人喜歡,總想着家裏古典精品越多越貴氣。一天,黛比帶了一本寫花卉的老書一邊吃早餐一邊看,皮製封面燙上金色綠色花草,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流行的裝飾派藝術風格(art deco),說是在翡冷翠一家書籍裝幀作坊買的。黛比給了我地址勸我有空去看看。我去了。彎彎的小巷子不深,裝幀作坊在巷尾一幢老房子樓上,師傅正是老闆,花白鬈髮披肩,臉瘦長,鬍渣一大片,幸虧鼻樑高挺,彷彿矮樹叢中露出光禿的山峯。他架起掛在胸前的老花眼鏡搬出一堆書給我看,有的是製成品,有的是半製成品,封面封底都做得很厚,說是意大利古籍都是這樣裝幀。我看上的兩本都是意大利文古籍,貴極了,英文書只剩四本,裝幀都不怎麼好看,一本《乞丐歌劇》還不錯,細看花飾手工遠遠沒有英國名家裝幀的好,我放棄。老闆似乎也不在乎生意做不做得成,只顧指手劃腳聳肩搖頭給我細說他爺爺開店的故事,三句英語夾一句意大利話我只聽懂一半。真是個憨厚的藝匠。
二
《乞丐歌劇》(The Beggar's Opera)是十八世紀著名的三幕敍事名劇,一七二八年一月二十九日在倫敦首演,轟動一時,連演了六十二天,作者約翰.蓋伊(John Gay)和製作人約翰.利兹(John Rich)春風得意,雙雙發財,時人戲稱"made Rich gay and Gay rich"。這齣戲成功靠兩項法寶:一是打破意大利歌劇格調,不求華麗,但求通俗;二是歌劇寫小偷強盜的故事揭露社會道德品質的墮落,大力諷刺沃爾浦爾(Sir Robert Walpole)和他的政府,大快人心。沃爾浦爾是英國輝格黨領袖,做過財政大臣,是英國第一任首相,任內減少徵稅,鼓勵貿易,對西班牙戰爭指揮失當,被迫辭職。聽說這齣戲蓋伊淨賺八百英鎊,續劇《波莉》(Polly)又賺一千二百英鎊。《乞丐歌劇》上演沃爾浦爾去看了,強顏歡笑,假裝大度。《波莉》一出,他下令禁演,輿論譁然,取消禁令,上演大紅,儘管沒有《乞丐歌劇》好看,還是金玉滿堂。記得一位英國朋友說「波莉」這個名字好,叫波莉的女子大半美艷,大半身裁好,是個吉祥的名字。他說星象書上這麽說,是真是假,尚待考稽。《乞丐歌劇》戲名取得好倒是真的,十八世紀紅到二十世紀,一九二八年這齣歌劇兩百週年,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改編成《三便士歌劇》,大紅。一九四八年英國作曲家布里頓(Benjamin Britten)改編新曲譜,也大紅。一九五三年英國演員奧利維爾(Laurence Olivier)主演電影版本,全球賣座。一九六三年英國廣播公司電視部拍電視劇,家喻戶曉,人人叫好。一九七五年捷克作家哈維爾改編了重演,也受歡迎。我在英國廣播電台資料室聽過奧利維爾唱蓋伊原詞的錄音帶,抑揚頓挫,清脆流利,到底是演莎劇的名伶。
三
寫《格利佛遊記》的文豪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說,用紐蓋特監獄做背景的牧詩,也許也可以寫得奇妙("might make an odd pretty sort of thing")。約翰.蓋伊的《乞丐歌劇》聽說是靠這句話得了靈感寫出來的,他還親身去了監獄考察實況,以求逼真。歌劇上演,斯威夫特大為讚賞,說是遠遠勝過《格利佛遊記》。蓋伊回信說,以德化之筆揭敗俗之風,他幾乎成了英國最可憎之人了("For writing in the cause of virtue, and against the fashionable vices, I am looked upon at present as the most obnoxious person almost in England.")《乞丐歌劇》故事簡單。主角馬克希兹是強盜頭目,長得很帥,性好漁色,女性傾倒。保護強盜之皮查姆外表是體面紳士,保管強盜贜物卻不時告密,陷害同黨。皮查姆女兒波莉長得漂亮,愛上馬克希兹,結為夫妻。皮查姆十分憤怒,罵女兒對馬克希茲一片痴情,決心要她守寡,出面告發女婿,使之下獄。不料女婿跟獄吏女兒露西相愛,逃獄之後又被捕,判處死刑,又獲赦免,改過自新,與妻恩愛,不再風流。馬克希兹面對波莉和露西爭寵之際唱出的兩句歌詞成了文學史上名句:「我和任何一個在一起的時候多麼快活,只要另外的一個不來煩我」:
"How happy could I be with either,
Were t'other dear charmer away!"
《乞丐歌劇》的續劇《波莉》文學史上都說寫得不那麽好看。我不覺得。戲裏說馬克希兹給送去西印度群島殖民地,他逃脫之後音訊杳然,都說他死了,其實是化名摩拉諾當上海盜頭目。他妻子波莉萬里尋夫,也去了西印度群島,淪落殖民者杜卡特家中,杜卡特看她美艷,蓄意強暴,海盜忽然來襲,波莉幸免於難。她扮男裝參加印第安人義勇隊,擊退海盜,生擒頭目,處了死刑才發現頭目原來正是她丈夫。波莉後來改嫁了印第安王子。
四
翡冷翠之旅過了好幾十年了我在美國找到一部大開本的《乞丐歌劇》,一九二二年版本,英國書籍裝幀作坊做的裝飾派花草封面,比翡冷翠那家做得精緻百倍。續劇《波莉》我至今找不到上好的舊版本。約翰.蓋伊是保守黨諷刺作家裏的次要作家,文學史上地位不高,為人厚道,人緣甚佳,連他塑造的馬克希兹和波莉英國好幾代人都記得,都不忘。都說蓋伊身世坎坷,時運不濟,其實他的兩部歌劇得以傳世,夫復何求。斯威夫特說蓋伊永遠長不大,長不老,像個十八歲姑娘不知道生老病死之苦。那其實是他的福份了。他十歲父母雙亡,十七歲到倫敦當綢緞商學徒,二十一歲棄商學文,不停寫作,出了詩集賺了點錢拿去投資南海公司股票,公司倒閉,化為烏有,幸好昆斯伯萊公爵和夫人賞識他,周濟他。也許是一輩子為生計擔憂,蓋伊腸胃多病,一七三二年四十七歲病逝,葬在西敏寺,蒲柏(Alexander Pope)為撰墓銘十二行,結果還是照蓋伊遺願刻了他自撰的銘文,說人生如笑話,事事皆可笑,我曾如此想,而今果知曉:
"Life is a jest, and all things show it;
I thought so once, and now I know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