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襲港的中港矛盾 (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流感襲港的中港矛盾 
(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特區政府昨日突然宣佈小學、幼稚園停課,理由是過百間學校爆發流感,為切斷感染鏈,以防疫情出現更差的情況,遲到好過冇到──比起以往永遠後知後覺處理,是進了一步;然而政府的處理的態度,即使不是「慢三拍」,也起碼是「慢兩拍」,如政府及早應對,疫情未必要去到停課這一步,這點政府責無旁貸。
自從雙非、自由行等大量中國遊客與學童每日往來香港,密切的往來不但提高了傳播感染的機會,更令香港原本供七百萬人的供應,隨時要對應大陸多倍人口的需求;當傳染病專家早於上年中,已預計今個冬天流感的威脅,特區政府也早於上年11月15日由高官帶頭注射疫苗,並資助老人與小童注射,然而事先的接種疫苗數字偏低,直至流感在中國大陸以至在本地社區大規模爆發,然後大陸人湧港搶針打,令本地的疫苗供不應求。
然而問題並不是提早打疫苗即可解決。翻查上年8月報道,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曾呼籲「不用太心急打針」,較合適的時機是11至12月,以「避免免疫效果在明年夏季流感已減低」;亦即兒童推遲至11至12月才爭相打針,本就是符合政府宣傳與目標,而非突然增加的需求;那麼為何11月尾12月頭,市場上的疫苗竟然會不足夠?政府與專家一面叫人不要提早打,一面就怪市民太遲令需求突然上升,證明政府根本準備不足,自相矛盾。
有市民在電台投訴,指粉嶺有診所抬價打流感針索價1,000元,甚至西醫工會主席楊超發對記者承認,曾聽聞有中環診所打流感針索價1,700元,而按目前的用量,全香港的流感針疫苗只餘下兩萬針,或將於三星期內用盡;那麼特區政府除了做騷之外,由去年11月至今年月合共三個月,究竟做了甚麼?
根據何栢良在報道指出,目前香港幼稚園及小學生接種率僅15%,這數字最令人震驚的,不止是偏低的接種率,而是才如此少人接種,竟也會令市面上的疫苗被搶購一空!那麼究竟是疫苗根本從來都不足夠?還是中國大陸來港打針的人竟佔了大部份?當本身供應如此的不足,而明知中國大陸的需求必然會搶光香港的供應,究竟為何特區政府沒有一早預留疫苗給香港本地的學生,直至疫苗不夠用,感染又無法制止,最終要斬腳趾避沙蟲,命令全港幼稚園與小學停課,這是一連串錯誤之後唯一正確的決定。

港府漠視中國威脅

大陸人紛紛來港打針的原因,正是中國大陸採用的三價疫苗,並未針對目前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於是紛紛湧港來注射四價流感疫苗;這本就是可以預計的事情;特區政府不斷批評年輕人不了解中國,沒有中國視野,真相就是這些口口聲聲關心中國的人士,只停留在「用支付寶叫雞」的水平,卻對中國帶來的威脅視若無睹。這幾年來香港人所面對的大陸問題,就是政府從未敢去正視這些問題,任由問題惡化到一發不可收拾,仍然要為中國大陸掩飾與圓謊;由禽流感一直堅拒區分中國雞與香港雞,令不斷連累要殺香港雞,到如今明知每日大量人口來往中港,必會受中國大陸的疫情所連累,卻連疫苗也沒有及早預備!甚至中國大陸的傳媒竟顛倒黑白,如把2003年隱瞞疫情連累香港死299人的沙士病毒,說成是「沙士時向港伸出援手,提供藥物和器材」。這種賊喊捉賊,事後還要大家向賊感恩的做法,只能欺瞞那些不問是非愛國上腦之士,而對中共所作所為清清楚楚者,只會帶來無限的反感。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