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走一條平坦的路,會較容易,但跳出舒適圈,才能活得更有意義。顏卓彬(彬仔)和葛浚浠(冬菇),去夏不約而同去到美國留學,走一條不平坦的足球路。尋夢以外,他們跟一般留學生無異,寂寞時還是會想家。
記者:禤家民
攝影:陳善南
「外流」是近年不少球員的目標,到美國升學兼踢球亦成為了潮流,亦算是外流吧。彬仔和冬菇兩人去夏完成中學後,都選擇到美國發展,但方式卻不一樣。彬仔以足球考入MidAmerica Nazarene University,而冬菇則憑學業成績考入常春藤名校Dartmouth College。
顏卓彬外向入校隊
海外留學或被不少人所嚮往,但要離開香港,去到一個完全陌生,沒有人認識的地方,始終需要時間適應。彬仔性格外向,加上已是校隊一員,到美國總算有不錯的社交生活,但冬菇較內向,生活在大學城市(整個城市基本上只有大學),而且未加入校隊,生活苦悶,冬菇說:「平日不是讀書就是操體能,亦因為英語不是很好,很多時候不太明白別人說話的意思,所以學業和社交都有困難。」然而,冬菇同時獲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錄,與Dartmouth水準不相伯仲,卻是為了挑戰自己而選擇後者,「怕加州太舒服了,所以想到嚴寒的東北挑戰自己。」
葛浚浠念詩解鄉愁
「能說中文就會很開心!」雖然兩人想透過留學挑戰自己,但年輕人難免有想放鬆的時候,就算彬仔已融入當地生活,也如是說︰「全日都在講英文,突然冬菇WhatsApp我,然後可以講中文,就會好開心!」冬菇更會透過閱讀現代詩,一解思鄉之苦,「人在異鄉,不能忘根。每天生活在不熟悉的英語環境,有時會迷失,希望借中國文學找一份親切感。」
有想立即回港的一刻嗎?「我有呀!」彬仔話音未落,冬菇就搶着說:「怎可能會沒有呀!」萬事起頭難,到美國短短幾個月,這念頭肯定已出現過無數次,彬仔續說:「我剛到時已很想放棄,頭三周完全不知道是為了甚麼,會想不開。踢足球時跟所有球員都不認識,與香港又有時差。到美國前一個月都沒有操練,故初時表現不好,所有事亦要重頭來過。」彬仔更哭過,迷失了,幸在球場找回感覺。
彬仔指他現時的訓練強度不比傑志高;而冬菇就讀的Dartmouth雖是名校,但香港的大學也處高水平。留學,不一定是為了一些表面上的得益,更重要是擴闊眼界。這對從小認識的「老街坊」,不約而同地衝出將軍澳,遠赴美國,挑戰自我。起步時面對的困難,99%留學生都面對過,但當中99%最終都能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