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的政府官員興起用網誌發佈消息,有時閒話家常,有時為政府政策鳴鑼開道。雖然講不出甚麼大道理,卻足以令各大電子傳媒珍而重之,因為周末一般新聞較少,為填補air time的空白,惟有將網誌如數家珍地覆述一次,卻鮮有訪問持相反意見人士回應,作持平報道。陳茂波在最新一篇網誌就希望「社會以務實和互相體諒的態度,看待未來的填海造地建議和新市鎮項目」。
香港的房屋供應緊張是事實,但若陳司長是急市民所急,更應從現有的土地落手,而非捨易取難,有好端端的熟地生地不用,反而要填海造地。因為於熟地起樓需時五至六年、生地則需要六至七年,而填海則需要約十年或更長。
香港還有地可以起樓嗎?粉嶺高爾夫球場便是一塊極適合開發的土地,但政府一直對收回高球場置若罔聞,即使近日傳出會收回部份土地,也只是作低密度發展,疑似為建豪宅鋪路,令該大面積土地永續為富豪後花園,窮人與狗不得內進。
而另一個可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是取消丁權,因為政府預留了900多公頃丁屋用地,嚴重影響香港整體土地規劃,但政府從來不敢動其分毫,而且僭建、套丁活動日益活躍。原居民獲益不淺,卻扼殺大部份港人的置業機會。
商賈與原居民聲大夾惡,且對政府有重大影響力,陳司長自然不會勸他們體諒包容。但同時又要顧及建屋量,惟有向弱者開刀──造地填海,地區遇到阻力較少,而且中華白海豚也不能開口反對,更不會走到政府總部抗議。結果為發展犧牲的就只有中華白海豚等珍貴海洋生物,有冤無路訴,有苦自己知。
而這股塞人食死貓的歪風也見諸於建制政客。陳恒鑌就指雙學三子獲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是對諾貝爾的侮辱,更稱「諾先生」還在生會被激到噴血。諾貝爾本人是否不認同雙學三子的行為與主張我們無從得知,但至少根據他的遺囑,和平獎是為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作為堅持以和平抗爭、拒絕以暴制暴方式去爭取政改的雙學三子,自然符合提名要求。
縱然政府官員於法庭未有判決前,不斷高呼佔中違法,而陳恒鑌等建制炮手更扭曲老屈雙學三子「破壞社會秩序,挑起社會矛盾」,但事實是佔中未有演變成大型的流血衝突,當時社會一切如常,股市影響輕微,更加沒有發生「大肚婆在救護車因佔中阻路失救致死」的新聞。
亂噏老屈是政府及建制派一貫伎倆,只因雙學三子獲提名觸動中共神經,惟有急急護主。昨日終審庭判雙學三子公民廣場案上訴得直,新一輪的抹黑行動將會開始,大家拭目以待。
巴喬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