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末又去了修頓球場,觀賞香港學界精英籃球比賽的四強和決賽(圖),對於學界籃球我並不熟悉,但近年每次有機會都會去觀看和支持,除了有點想借機懷緬年少的熱血,也因覺得學生運動本身就是種教育,帶有特殊的意義。
常說學生運動員要平衡課業和鍛煉不容易,這個我甚贊同(甚至敬佩他們);但另一個說法是,運動是教室裏上不到的一堂課。對此我有親身的經歷,初中時的我茫無目標,不算壞學生但成績墊底,完全感受不到學業有何價值;到中四開學後不久,因緣際會開始練習空手道,竟在幾個月內把我的人生態度徹底扭轉。道場的訓練給我很大的衝擊,讓我體會到要追求必要付出艱苦的代價,而這個專注追求的過程又是多麼充實的事。這體會不止於道場內,同時改變了我對課堂知識的態度,結果我不但沒有因為分時間空手道而影響課業,反而一個學期內成績冒升。現在回想那時自己的先後對比,彷彿一個失心的人找回魂魄一樣。
我這樣說並不是貶低學術科目,說它們無法激勵年輕人的興趣和鬥志;但無可否認,學生日復日地上課,容易忘記科目的意義,變成只為追逐分數。運動當然也有分數和勝負,但也有很多十分直觀的目標。你今天做不到的動作,努力後能做到;動作的質素、力量和速度的改進,前所未有的平衡力和判斷力,越來越長的耐久力……這些都能直接感受和呈現。從中培養的向上精神,不管是在課室還是往後人生裏都會一直受用。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