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持續襲港,天文台前日(1日)早上在尖沙嘴僅錄得6.8°C,是入冬後市區首見嚴寒水平,其中大嶼山昂坪氣象站更錄得0.5°C低溫,但未跌破冰點。不過同樣在昂坪的寶蓮禪寺卻稱,當日拍攝到樹木結冰的照片。從相片可見,樹枝上的冰一條條向下垂,形成冰柱,與前年「超級寒潮」襲港時的凍雨(freezing rain)景象很相似。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指,相中的冰柱可能是凍雨降落後的凝結現象。
記者 李鈺廷
一般而言,身處的地勢越高,氣溫越低。天文台的昂坪氣象站位於海拔593米,較寶蓮寺的400米為高,意味寶蓮寺在拍攝冰柱當日的最低氣溫,可能比昂坪氣象站的0.5°C還要高,不過寺方未有在facebook透露照片確實的拍攝地點和時段,僅稱是前日拍攝。天文台科學主任梁恩瑜回覆《蘋果》查詢時解釋,氣象站的溫度計只反映該處某一點的氣溫,即使該站未錄得0°C或以下,其附近的位置亦可能跌破0°C。
《蘋果》翻查海拔955米的大帽山氣象站,於寺方拍攝冰柱當日的凌晨和前一晚所錄得的氣溫,發現該站當時斷續約有4.5小時低於0°C,最低更錄得-1.8°C,反映當時在寶蓮寺500多米上空的氣溫,可能低於冰點。由於寺方拍攝冰柱的前一天,昂坪一帶錄得20至30毫米雨量,若高空的雨點於前一晚降落時,在半空遇上低於冰點的空氣,成為「過冷雨滴」(低於冰點但未結冰的雨滴),而它們抵達地面前,又未有足夠時間凝結成冰粒,當它們接觸到地面較冷的物件後,就會凝結成薄冰或冰柱,這些雨在氣象學上又稱為凍雨(freezing rain)。
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回應《明報》查詢時亦指,若該相片真確,相中的冰柱可能是凍雨降落後的凝結現象。他解釋,當時在昂坪氣象站附近,雨水或水氣等溫度可能已低於冰點,但要碰觸到樹枝等某些冰冷表面後才結冰,並且在略高於0°C的氣溫下,維持結冰一段時間才融化。
天文台預報中心則向《蘋果》指,在寺方拍得冰柱當日,昂坪有否收到結冰或凍雨報告,以及當時該寺附近的氣象條件,會否有利結冰或落凍雨等,由於需要相關部門在平日的辦公時間翻查數據分析,稍後才能回覆。《明報》今午致電寶蓮禪寺了解,職員承認該寺過往亦曾有植物結冰,惟今次負責上載冰柱相片的同事不在寺,未能交代該相片確實的拍攝地點。
昂坪氣象站在15年前開始測量氣溫,8年前曾錄得0°C的最低溫紀錄,惟過去15年未曾錄得跌破冰點的氣溫。而鄰近的彌勒山氣象站,於前年1月的超級寒潮曾錄得-4.1°C的最低溫紀錄,該站位於海拔747米,比昂坪站更高,於16年前開始量度氣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