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少小時候我稍稍學過西洋水彩畫也親近過中國水墨畫,以目皮相,難辨真諦。十五歲那年我跟隨教國文的謝老師去拜訪他的老同學黃老師。黃老師是家塾老師,也收學生教國畫,家裏畫稿一大堆,准我隨便看。我說我喜歡墨竹,黃老師說星期天下午有空就來,他教我畫竹子。我去了好幾個星期天,會畫幾竿竹子了。黃老師跟家父偶有交往,他家廳堂上掛的「期雲館」橫匾是家父的八分書。黃老師說寫字畫畫其實家學很重要:「你跟令尊好好學書法,遲早摸得出繪畫的門路。」此後兩年我繼續用心練字,去了台灣讀書荒廢了,幾枝湘江一品毛筆插在宿舍書桌筆筒裏沒動過,黃老師教我畫墨竹的方法至今倒不忘。西洋水彩畫我是跟一位荷蘭老師學的,老師是我的家教英國老師的好朋友,荷蘭殖民時代在南洋荷文學堂教美術,記憶中他又高又瘦,一頭銀髮,一臉皺紋,一身煙味,家裏掛了許多油畫肖像,有的畫古人,有的畫今人,還有兩三幅峇厘島裸女像。老師的水彩畫我真喜歡,水汪汪透出靈動的色彩,陽光下熱帶園林的綠蔭涼得出奇。大半年裏老師教我素描靜物,淡淡設色,線條要隱,立體要露,真不容易。老師上一堂課聊天抽煙佔去了半堂。他的英語微微帶着荷語腔,很好聽。一回,老師問我正在讀什麼書。我說我在讀斯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兒童詩園》。老師拍案驚喜,說他最喜歡這本《A Child's Garden of Verses》,接着琅琅背誦那首〈點燈人〉(The Lamplighter):
"My tea is nearly ready and the sun has left the sky;
It's time to take the window to see Leerie going by..."
老師說他教畫畫也只給學生點亮了路燈,路要學生自己走。他說他十二歲生日父親母親帶他去倫敦玩,《兒童詩園》是他的生日禮物,這份禮物後來送給了他的小情人,那個小情人後來成了他的夫人。老師說他只喜歡斯蒂文森兩本書,一本是《兒童詩園》,一本是《化身博士》 (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
二
斯蒂文森一八五○年生。《兒童詩園》一八八五年初版, 他三十五歲。《化身博士》一八八六年初版,他三十六歲。一八九四年斯蒂文森病故,那年他四十四歲。一八八四到一八八七年斯蒂文森和夫人范妮住在英格蘭多西特郡的自治區伯恩茅斯(Bournemouth)。那地方瀕臨英吉利海峽,一八七○年通了鐵路發展甚快,成了旅遊勝地。斯蒂文森貪圖那邊氣候宜人,冬季不冷,海風充沛,有利肺病,一住住了三年,寫完《兒童詩園》接着寫《化身博士》,兩本書的初版他都在那邊的寓所收到,心情大好。他們夫婦還在伯恩茅斯結識雪萊的兒子和兒媳婦簡妮,兩家交往甚密。那地方後來還開闢了斯蒂文森紀念公園。我早年搜集斯蒂文森資料甚多,有些影印照片儘管漫漶,依然認得出他的故鄉愛丁堡留存了他用過的手壓印刷機,還有一塊他的浮雕銅像,底下引了他的詩句:
"Home is the sailor, home from sea,
And the hunter home from the hill."
其實,從海上歸來的是水手的幽靈,從深山歸來的也是獵人的幽靈:斯蒂文森死在遙遠的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遺物由夫人范妮運回故鄉安放在Lady Stair's House。范妮離了前夫才嫁給比她小十歲的斯蒂文森,除了小說家亨利.詹姆斯之外說她好話的英國人不多,幸好斯蒂文森像愛護故鄉那樣愛護她。他的小說他的詩歌背景往往離不開蘇格蘭山川風物。他的《化身博士》脫胎自愛丁堡一個真人Deacon Brodie,他白天是受人尊敬的木器商人,夜間是聲名狼藉的罪犯,賭徒,色狼,一七八八年判刑吊死。《兒童詩園》更是追憶童年往事的紀錄,卷首獻詩寫給他兒時的保姆,一切美好的記憶都像幻影來回心間("I have a little shadow that goes in and out with me"),閃進閃出比神仙比巫婆還快("Faster than fairies, faster than witches")。斯蒂文森愛丁堡故居還在,門前鑲了銅牌紀念他。那條街叫Heriot Row,門牌十七號,新月彎彎的街巷如今是時麾的一區了。斯蒂文森在英國文壇上有三位至交,一個是亨利.詹姆斯,一個是寫彼得潘的巴里(Sir James Matthew Barrie),還有一個是寫《叢林故事》的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斯蒂文森一八九二年在薩摩亞群島寫信給詹姆斯說你和巴里和吉卜林是我的三個繆思("You and Barrie and Kipling are my Muses three"),愛丁堡是第四個了,少年情景和思緒揮之不去("sights and thoughts of youth pursue me"),連記憶中的老客棧都成了《綁架》故事的起點。
三
斯蒂文森讓傑克爾醫生發明一種吃了會變形變壞的藥物塑造出作惡多端的海德先生,《化身博士》於是接《金銀島》之後成了暢銷書。我從來相信人性潛藏善心也隱匿惡性,教養啟發善良,際遇激發惡毒,難得天下竟然有了藥物可以操控心性,可善可惡,當然神奇。可是,警世的小說必須照顧道德的規範,傑克爾醫生服藥上癮之後,海德先生不得不犯法出事直到解藥失靈,仰藥而死。《化身博士》是中篇篇幅的小說,詹姆斯稱讚不已,說是「簡潔的傑作」("a masterpiece in concision"),最終造就了英文的 "Jekyll and Hyde"是形容「時善時惡」的同義成語。斯蒂文森真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作家。四十五年前我剛到英國住在倫敦一家小客棧,客棧一位櫃台小姐怕我無聊,好心借了一本《化身博士》給我放在床頭消磨靜夜。讀完這本小書我想起教我畫水彩畫的那位荷蘭老師,想起他朗誦的〈點燈人〉,說詩裏那個小男孩不想當司機不想去討海也不想學他父親做銀號生意,一心但想長大了做個點燈人,天天黃昏點亮一盞又一盞的路燈。老師瘦削的臉綻放的笑容我永遠記得,那麼自得,那麼善良。我在台灣讀書的時候輾轉聽說老師的夫人離奇猝死,疑點重重,警察上門帶走老師扣押審問,好幾天後放出來讓他收拾行李送他上飛機回荷蘭。小說是人生,人生是小說:天黑前點燈的人天亮了還要熄燈。《化身博士》一八八六年初版不缺書尾廣告的非常稀世,我珍藏的足本初版是一九八○年桑科斯基裝幀過的版本,封面皮畫是傑克爾醫生端端正正的臉,封底皮畫是海德先生又兇又惡的五官,一善一惡,點題妥切。記得我的荷蘭老師說,一八八六年英國的初版拖了好長一段時日才發放到各書店,美國版早了四天上架,老師家裏那本是美國版,說郵購比英國原版便宜:「我家女主人不允許我花冤枉錢,管得可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