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研究」的龍門 - 陶傑

「性別研究」的龍門 - 陶傑

因為DQ、僭建,香港特府的三個女人:特首林鄭、律政司司長鄭若驊、選舉主任鄧如欣,忽然都給香港人罵了個臭頭,情況令人擔心。
因為當香港出現了一個女特首,象徵女權得到申張;當律政司司長、選舉主任等手握大權的高官俱為女人,而又是女權得到更進一步的彰顯之際,若此三婦人忽淪為香港公敵,是不是女權有如整容的鼻子在三百呎高空的航機之中大面積崩塌,以及香港男性霸權之右翼法西斯式仇恨大反撲成功?
還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證明女人不宜「從政」?實在值得學院之「性別研究」(Gender Studies)及「女性研究」(Women Studies)學者緊急論述,向香港市民指點迷津。
或會有人說:特區三個失敗的女人,不代表世界,至少不代表我們亞洲的女性領袖不行。
但是:南韓女總統朴槿惠被關進監獄,台灣女總統蔡英文民望超低,成為中國五毛辱罵的目標;緬甸女強人昂山素姬因為處理緬甸的內政,遭到西方形左實右的傳媒翻臉圍剿,牛津大學取下她的肖像,對於所謂「女性主義」的艱深理論,實在是十分十分有趣(Very very interesting)的案例佐證,值得開搭幾個論壇,深入辯論。
或又有人說:短短一年以來,林鄭月娥、鄭若驊、鄧如欣、朴槿惠、蔡英文、昂山素姬等的失敗或遭到攻擊,「不應該強調她們是女性」,以此來否定女性的能力,即屬偏見。
然而每當這些女性領袖剛勝選上位之日,你翻看網絡紀錄,傳媒頌揚吹捧,卻又無不強調她們的性別,許為女權申張的「歷史性的一日」。
換言之,只有在林鄭月娥勝選、朴槿惠蔡英文等風光宣誓就任總統,尚未展現任何能力或成績時,俱是女性吐氣揚眉勝利之「歷史性的一天」;但當林鄭、鄭若驊、鄧如欣展現了她們的成績,被香港傳媒痛罵,卻並無女性灰頭土臉失敗之「歷史性的一星期」。
這樣的「性別邏輯」(Genderial Logic),亂搬龍門,是不是真有點像飛機艙高空的整容物料,可以在不同的氣壓之下,由面孔中央、游移到下巴,我不斷搔頭,我不是太明白。
還是跟所謂「性別研究」講所謂的性別霸權,像跟某國人「抵制日貨」一樣?還是這種種入侵公眾視野的偽精英理論,俱一文不值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