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小學統一派位昨、今兩日接受報名,適逢龍年效應及雙非「尾班車」,升讀小一人數現高峯至約6.8萬人。有雙非家長提早備戰,來自重慶的汪太4年前斥1,300萬元在九龍城校網置業,盼兒子入讀喇沙小學,同時報讀大量直資、私立學校作後備選擇,兒子目前已獲其中7校取錄。汪太否認內地人爭奪港生資源,形容是融合及互相學習,而教育乃全球化的競爭,未來兒子也不一定留港讀大學。
記者:周 婷 廖梓霖
九龍城41校網內有不少傳統名校如喇沙、拔萃及瑪利諾等,昨早不少家長冒着嚴寒,早上8時許到統一派位中心外等候交表,當中包括為幼子交表的汪太,她以名校喇沙小學為第一志願。今年喇沙被世襲生蠶食6個派位學額,最終有84個學額供「大抽獎」,汪太擔心龍年效應,故提早幾年已做好準備,包括在2014年花逾1,300萬元,預先在41校網內置業。
汪太表示,香港的教育「跟內地就是不一樣」,早在兒子在香港讀N班(學前班)時已感受到好處,遂矢志鋪排兒子入讀本港名校。汪太現時為兒子報讀多個興趣班,包括畫畫、鋼琴、跆拳道和游泳。她亦已預先為兒子報10多間香港私立、直資小學,已獲其中7間取錄。
對於內地生被指分薄港生的學額,汪太表示不同意,「這個競爭是全球化競爭,不要把內地(學生)好像在搶他們的資源」,又指將來兒子也不一定留港讀大學,因為「香港也沒有大學進全球頭十名呀」。
深家長促增學位予雙非童
來自黑龍江的張女士同樣以喇沙為第一志願,她表示在獨子2歲半時,已為了孩子的教育搬來香港,現時跟兒子兩人租住九龍城校網內一200多呎單位。她表示,等待兒子定下來,便會來港置業,「必須是(入讀)心儀學校,再在學校附近買房子」。張女士指,如派位失利會帶兒子叩門,兒子數學非常好,得過多個冠軍,「希望給他拼一下」。
對於內地家長擲銀彈鋪路入名校,本地家長張先生表示擔憂,認為今年派位競爭相當大,「排隊前、後都係國內家長,𠵱家去到派位,都係睇運氣㗎啦」。談到選校策略,他表示「都係睇住數據填表」,因不少名校已被世襲生蠶食學位,例如他其中一所心儀的拔萃小學,只餘20個派位學額,故除了首志願比較進取,第二、三志願都會選擇派位學額較多的學校。
有大量跨境及雙非學童的北區,今年競爭同樣激烈。來自深圳的雙非家長朱女士指,因證件問題,未能在上水租屋或置業,故女兒讀幼稚園開始一直跨境上學,希望女兒能入讀心儀的北區小學。她說害怕女兒被派到屯門、大埔等地區,「如果派這麼遠又沒有校車,那寧願在深圳上學」。
朱女士不認同雙非搶去港生資源,認為女兒既然在香港出生、學位自然屬於她,「我女兒是香港人,要給她學位是必然,我們沒有搶,既然沒有學位,香港政府就要增加學位讓我女兒念書」。
【雙非家長心聲】
【香港家長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