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通個個都想拍拖咩 - 馮睎乾

唔通個個都想拍拖咩 - 馮睎乾

阿嬌鍾欣潼宣佈嫁給醫生男友賴弘國,恭喜恭喜。看見這則新聞,我又想起阿嬌金句,「個個都拍拖,唔通個個都想拍拖咩」,一直奉為至理名言。但很奇怪,不少人覺得這句話玄過黎明,還笑她神志不清,令我非常震驚──難道香港的中文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導致大家連這樣淺白的廣東話也聽不懂?
好吧,我畫公仔畫出腸給你解釋。請把「拍拖」兩字,以「返工」代替,句子就變成:「個個都返工,唔通個個都想返工咩?」這樣一改,你還覺得玄嗎?阿嬌的邏輯非常清楚,且寥寥數字,已點出普通人經常忽略的問題:拍拖,到底有什麼意義?
拍拖,你以為是選擇,卻不知道本質就是工作,更可能是塵世間最沉重的工作。大凡工作,總是有點被迫,所以不單大廈會有「強拍」,拖也往往是「強拍」的。
你失業一段時間,身邊所有人都會說:「仲唔搵工?」單身一段日子,他們同樣會說:「仲唔拍拖?」拍拖了,他們就說:「仲唔結婚?」結婚了,他們又說:「仲唔生返個玩?」生了一個──你沒有玩,只是被玩──他們還會鍥而不捨地說:「仲唔生多件?」拍拖結婚有很多階段,每步都有死線,女人似乎早一點,而每個階段都要持續跟進,沒完沒了。
返工還好,只有一個老闆,但拍拖結婚這個project根本就冇老闆,或者人人都係老闆,老豆老母、阿哥細佬、條仔條女,只要有把口,人人都可以係老闆,不斷chur你。全世界聯合施壓,輪流轟炸,單身狗的農曆新年更是如臨大敵,表面上是拜年,其實是保險公司公佈員工表現的大會,人人拖男帶女,你卻顧影自憐,一張單都開唔到,交唔到數,工作壓力還不爆燈?
當然,拍拖和工作是不同的。你懶洋洋打一份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叫「風流工」,但如果你跟女朋友說「你可有可無」,只會顯得下流,反而你身兼數職,腳踏兩船,孜孜不倦地「工作」,才是情場上的「風流」。
渴望或喜歡拍拖的人,本質上都是工作狂,只是他們不為意自己在上班。為什麼會這樣善忘呢?一,拍拖這種工作是廿四小時踩足七日,公眾假期最忙,既沒有下班時間,你自然不覺得在上班。二,千萬年來,人類在這個殘酷的世界掙扎求存,早已發展出一種變態的心理自衛機制,叫fantasy:面對走投無路的大苦難時,我們為免精神崩潰,往往把它FF為單純的小美好,於是我們非但不以苦難為苦,甚至於愛上苦難,繼而主動尋覓苦難。冷靜想想,談戀愛的確不可理喻,因此莎士比亞也說:「瘋子、戀人和詩人,統統由幻想構成。」(The lunatic, the lover, and the poet / Are of imagination all compact)假如愛上公司,正一白痴,那麼愛上戀愛,肯定癡癡呆呆。
曾經滄海的阿嬌,講得出「個個都拍拖,唔通個個都想拍拖咩」這樣暗藏唏噓的話,顯然世事都被她看透了,笑她癡呆的人,才是「好傻好天真」。如今她訂婚了,那麼「個個都結婚,唔通個個都想結婚咩」又是否說得通呢?
跟拍拖一樣,結婚也是工作。假如把人類漫長的歷史視為一天,那麼「為愛情而結婚」應該是上一分鐘才發生的事,從前絕大部分時間,人類都是為了繁殖、金錢或政治因素而結婚。上世紀四十年代,張愛玲在〈花凋〉說:「為門第所限,鄭家的女兒不能當女店員,女打字員,做『女結婚員』是她們唯一的出路。」讀者之所以覺得「女結婚員」這說法新奇,只是因為忘記了歷史。只為愛情而結婚,是一件很奢侈也很危險的事,因為愛情是大清早花瓣上的露珠,被現實的晨光一照,瞬間便會消逝。要打好婚姻這份工,我認為需要兩分愛情,三分尊重,其餘五分,就是跟你的同事有共同目標;至於偷偷「兼職」,當然可免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