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高等法院大樓昨日實施保安新措施,司法機構出動職員及保安逾40人在場,對所有進入法庭樓層的人士進行保安檢查,人數比公眾多一倍,繁忙時段大堂塞滿人。有公眾人士埋怨措施擾民,有資深大狀亦批評新措施浪費金錢添置大批器材和聘用大量人手。司法機構不肯透露新金屬探測門造價,而昨日亦出現保安漏洞,有市民身懷剪刀和𠝹刀,成功通過檢測獲准上樓。
<h3>大狀斥措施「嘥錢」</h3>
昨日單在地下大堂就有24名保安員駐守,另有近20名職員在場協助分流和視察情況。繁忙時段最長的公眾人士人龍只有12人,大多於1分半至2分鐘內完成安檢,再分流等候電梯上不同樓層,過程尚算順暢,秩序大致良好。
惟上樓後想再到其他樓層需行樓梯,否則只能在電梯大堂等候,因不能按掣,由保安控制室透過閉路電視監測有人在那一層等𨋢,再通知升降機內負責「揸𨋢」的保安到該層接載,昨晨有人乾等10分鐘卻未被「發現」。有電梯竟由兩名保安控制,試過兩人分站兩邊一個按開一個按關門鍵。
新任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昨晨亦與多名大狀到場實測安檢程序,資深大律師蘇朗年事後皺眉搖頭不滿說:「在英國的法院,只有一道門(金屬探測門),兩個保安員,唔似呢度成千人,嘥錢!」
旁聽暴動案的王婆婆昨日過安檢時,保安問她有沒有金屬物品,她出示背包內的剪刀與𠝹刀,由於她拒絕交出代為儲存,故不准上樓。她向記者稱剪刀與𠝹刀隨身多年,只為做手工剪貼示威物之用,並無殺傷力。隨後她兩度將之放在衫袋,成功「瞞」過金屬探測門獲准上樓。
■記者蔡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