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球代表隊月初憑互射12碼重奪失落四屆的省港盃,效力香港飛馬的港隊隊長張志勇高舉獎盃一刻,興奮得難以形容。這位未有接受過正統足球訓練的守衞,輸在起跑線,球員生涯浮浮沉沉,但憑着堅持及努力,獲教練信任,在被看淡下以隊長身份捧盃,無疑是一個勵志故事。
記者:曾雁平
攝影:周智堅
首回合為港隊先開紀錄,次回合作客大部份時間捱打,最後12碼射贏廣東捧盃。連續五屆為港隊出戰省港盃的張志勇,回想捧盃那刻感覺是一吐烏氣。「多年生涯苦與樂,全部在捧盃那刻釋放,過去五屆省港盃,由初哥到隊長,經歷像坐過山車,以為會五連敗,最後捧盃,感覺像落到地獄後,最後又返回天堂。」
曾靠$600車馬費過活
張志勇是真真正正的輸在起跑線,他更直言小時候從未想過當職業足球員,因當時雖曾踢過足球,但更多是打羽毛球,只因偶然機會入選校隊,重燃對足球的興趣。直至18歲中學畢業找工作期間,獲邀加入大埔18歲青年軍,才首次接觸正統訓練,並為大埔出戰精英青年聯賽,在青年隊踢了一年,毅然辭去售貨員工作,靠每月六百多元車馬費過活。
28歲的他說:「10年前加入大埔青年軍,第二年獲提升到甲隊,首份職業合約的月薪只得3,000元,到23歲才逾萬元,如果不是大埔包吃也未必能捱下去。原本有機會外借到大中,但大中在跑馬地操練,由大埔到銅鑼灣,可能連乘車錢也不夠。為大埔踢完亞協盃,翌季看見李威廉、康廉及祖爾等轉會後薪酬提升不少,明白『魚唔過塘唔會肥』的道理,決定加盟晨曦。」
「華將欠的是一個機會」
作為真正大埔出身的球員,要選擇離開大埔很困難,但這些經歷令張志勇更堅毅,明白堅持與努力終可成功。「一份售貨員的工作,試過應徵第10次終獲聘,令我相信總有一次會成功。這次捧省港盃是自己堅持多年的一個小成就,由寂寂無聞到以隊長身份捧盃,可說是苦盡甘來,回想多年努力與堅持是值得的。」
問到有否覺得大器晚成,他卻謙稱不敢說自己是大器,不會因少許成績而自滿,因見過很多年輕球員有幾場發揮不俗便以為成名,之後在球圈中消失,他說:「自己一直有信心可入選A隊,本地華將欠的是一個機會。希望賀歲盃能入選,如入選港隊作客北韓的亞盃外,希望好好表現。」他亦希望可助飛馬奪取聯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