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聞西……
點解改個咁不雅嘅名㗎?
文小姐堅持金牌儀態小姐數十年不變的驚訝,不論時代也不問勢態,眼中的斯文標準不因世道更變而稍微鬆懈,這表現在今時今日跡近熊貓。
準廚神西門年前改藝名「聞西」,猶如過去慣叫食好東西現已改稱「食好西」,文小姐初聽,大概㷫得暈死過去。
西字的普遍性、實用性已非常廣泛,不要說男生,穿着校服的女生滿口西來西去無西不歡,迎頭趕上十多年前隨便那一個都滿口掛西的廣州女性;早上打掃房間阿姨們、超巿收銀姐姐們,聊天之間的西字用得出神入化非常靈活,感嘆社會主義祖國先進,男女平等口舌搞西講西不亞男性!
腐敗資本主義香港經歷很多年後,「西」字才從擺花街、石塘嘴、廟街、深水埗一步一步西到學校女生嘴裏,落後祖國好幾十年;還托賴前九七已推行的每日單程150名,不乏西字出頭天粵省群雌,將老套固有殖民地價值觀淡化,讓西字在港女口中如魚得水,得見今天「西普及文明」。
如非心邪,又非不諳國語、專一只講廣東話族群,大概對「西」字不會特別敏感,筆者感覺至過癮;首推「西面」。
忘記誰人Comments:俄羅斯守博物館婆婆、中國掃地阿嬸、捷克(當年)火車查票員……只要掃把一柄在手,發號施令威風凜凜,不理你什麼身分,只要不是領導,誰都須將閒氣忍一忍,不然最終受氣還是你自己。
有幸曾跟以上三種經常拉長西面人種交手,心得;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時光似箭,以為乘發展號列車,情況大概文明地改善,事實晚娘後爸面孔沒改變。
汕頭中旅社夜班賣高鐵票的職工阿姨臉容介乎醒與未醒、睡與不睡之間,搞不清楚她眼皮下的眼珠到底抬起過望人沒有?問多兩句列車班次時間,西面拉得更長(沒阻礙其他人,背後肯定沒人龍,時間頗晚,連鬼影都沒一隻)不單止,將西面別轉過去,根本當我冇到:你望清楚班次才回來購票吧,小休時間快到說不定回頭沒人給你服務。
高鐵車票在受夠西面阿姨西氣濃郁下料理好了,又須張羅接駁汕頭巿區到潮汕高鐵站(車程一小時)的車票須轉到街的另一面的車站購買…… 玻璃窗後面幾位阿叔盤起腿,邊抽煙、邊聊天,在下猶似隱形,需等好一會這幾張西面才與我正面接見。
一張售價才十多元人民幣的車票,值得我生氣?又值得他們發號施令?
票買好了,祝他們繼續坐玻璃窗後,抱擁西面共度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