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淪陷後,日軍在皇后大道中的匯豐總行大廈設立政府總部,英軍、加拿大軍、英屬印度軍和本地義勇軍戰俘被送到深水埗、亞皆老街和北角戰俘營,同盟國在港僑民被送往赤柱拘留。淪陷初期,小部份歐籍醫護人員及銀行家能留在營外,如醫務總監司徒永覺醫生和匯豐總司理祁禮賓爵士。他們押上生命為有需要港人提供協助。
偷運物資助戰俘
日軍把銀行家留在營外,命令他們把所屬銀行清盤,將資產轉至橫濱正金銀行,又迫令他們簽發已印製但無資產抵押的鈔票。司徒永覺留在營外維持香港醫療衞生系統運作。戰俘營和拘留營環境擠迫,生活條件惡劣,缺乏食物及藥物。司徒永覺、祁禮賓等不顧個人安危,偷運金錢、藥物及醫療器材等入戰俘營和拘留營。行動後來被識破,司徒永覺被捕遭嚴刑逼供。他捱過虐待與拘留,重光後到塞舌爾擔任總督。當地人為紀念其貢獻,以他命名當地最熱鬧的市場。
祁禮賓卻因營養不良、延誤就醫,在獄中離世。司徒永覺和祁禮賓的秘密行動,獲營內外不少人響應,華人、葡萄牙人、印度人也有參與,George父親G. H. Cautherley是其中一員。根據港大已故歷史教授景復朗(Frank King)在《The Hongkong Bank between the Wars and the Bank Interned 1919-1945》記載,該網絡在18個月內,偷運200萬港元協助有需要的人。
「父親生前沒把他偷運金錢回拘留營的經歷告訴我。我後來在景復朗有關匯豐歷史的書裏讀到,一些研究香港戰爭的學者也告訴我父親的故事。我為父親感到驕傲。要知道,偷運金錢進入拘留營是件非常危險的事,他參與其中,是盡自己力量幫助別人。他從來沒有和我談過這件事,所以我至今仍不清楚他怎樣逃過日軍檢查。」
路德會牧師渡邊潔被日軍派到香港作繙譯員,也出於人道立場,不顧個人安危參與行動,為戰俘轉送消息給營外的家人,也協助司徒永覺偷運金錢、藥物和醫療用品。祁禮賓因拯救同伴偷運金錢而向日軍自首被捕,被囚赤柱監獄三個月,1943年8月21日病逝,終年62歲,被安葬在拘留營墓園,營中的人都參加葬禮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