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人民幣大晒 港人要低三下四? - 李平

蘋論︰
人民幣大晒 港人要低三下四? - 李平

浸會大學普通話考試風波,既涉及考試的公平問題,又涉及師生溝通機制問題,但校外批評學生的聲音中,最突出的莫過於「𠵱家係普通話嘅天下」,連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外孫女、投資大師羅傑斯的女兒都說普通話,並由此推斷浸大要學生考普通話試是為學生好,學生抗拒普通話就是本土思潮侵蝕校園導致牴觸情緒。其實,他們要說的不是普通話大晒,而是人民幣大晒,連西方國家也因而對中共一再綏靖,浸大學生、香港人豈能不低三下四?

民族自豪感變成有錢大晒

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並且維持了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不只令有求於中國的西方國家不再批評中國的人權,也令中國人及親共人士在世界各地耀武揚威。最新的數據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2017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6萬億元人民幣,已與美國基本持平,今年超過美國已無懸念,官媒稱「這一關鍵指標的公佈,讓美國真的緊張了」,因為零售消費是經濟超級大國的標誌,比GDP更靠譜。最新的例子是,上海天氣惡劣導致原定由東京飛往浦東的航班延誤,175名滯留成田機場的中國旅客與地勤人員、警員爆發衝突,高唱中國國歌助威。
在中共官員、官員有意引導下,所謂民族自豪感就這樣演變成人民幣大晒、有錢大晒的心態。商家、民間組織、媒體一不小心,在國家和地區的選項中把香港、台灣列入國家範疇,必遭中國官民齊齊討伐、抵制。特朗普孫女、羅傑斯女兒的普通話短片一再被傳播,成為向全世界展示普通話大晒的明證。澳洲總理特恩布爾以中文「澳洲人站起來」回擊中國干政,則被貶為狗尾續貂。
由此可見,普通話不再只是一門語言、一種溝通工具,而被賦予更多的政治含義、政治使命,香港校園的普通話教育尤甚。港府早在1999年就推出「普教中」(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更在2008年開始撥款資助,現時已有71%小學、25%中學設普教中班別。大學的普通話課程也早已普及,除浸會大學外,嶺南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大學等也要求學生修讀以普通話教授的中文課程。

強推普通話兩大政治目的

香港如此由中小學到大學強推普教中,不是單純的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可以解釋。否則,浸會大學的普通話考試就不會豁免「母語非中文」的外國學生,甚至香港國際學校的學生。公平是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有違這一原則的考試安排,難免引發政治猜測和紛爭。香港教育局官網曾載文指,接近97%本地人口常用的廣東話是「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可見,香港強推普通話,幕後推手着重的是去粵語、去本土化的兩大政治目的。
中共喉舌《環球時報》高調指控浸大學生反普通話是「去中國化」,更點名指其中一名學生「長期以來參與和策劃港獨」,把浸大普通話考試風波定性為政治事件、港獨事件。浸大校方也立即跪低,未經調查就勒令兩名學生暫時停學,這是教學問題,還是政治問題,夫復何言?至於一些親共組織到校園示威,展示「身為國民最驕傲、現今普通話天下」的橫額,更是赤裸裸地展示普通話教育的政治使命。
面對今日世界的政治、經濟現實,學識普通話,自然有助與中國的政經人士打交道,可能有助個人仕途、錢途,相信這也是特朗普孫女、羅傑斯女兒學普通話的原因。但如果學習普通話成為強制的政治任務、成為洗腦效忠的途徑,如果學習普通話就為了低三下四地成為中共的應聲蟲,那麼,普通話在世界各地像孔子學院一樣受到抵制也為期不遠矣。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