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上周公佈特朗普總統任內第一份國防戰略(NDS)的摘要版,國防部長馬蒂斯概述了國防部會如何執行特朗普先前揭櫫的國家安全戰略。根據馬蒂斯的聲明,美軍仍將從事反恐,但現在國家安全最主要的焦點是大國競爭,也就是說美軍將盡全力防範與應對中國、俄國、伊朗、朝鮮等威脅,形成所謂的「1(國)+恐怖主義」的格局。
NDS認為美國面臨修正主義大國威脅,中國、俄羅斯都在利用體制內的利益,破壞國際秩序,企圖創造一個與他們獨裁模式相同的世界。就中國而言,是以掠奪性經濟來威懾鄰國,同時在南中國海進行軍事化,影響航行自由;就俄羅斯而言,是以侵犯鄰國的邊界,並控制鄰國的經濟,外交和安全。
另外,在所謂的流氓政權方面,朝鮮和伊朗堅持採取威脅地區乃至全球穩定的非法行動,並壓榨人民、破壞人權;而在恐怖主義方面,如伊斯蘭國,黎巴嫩真主黨或基地組織等暴力極端主義,仍繼續在世界各地散播仇恨、破壞和平。
因此美國將從三個方面着手,包括建立更致命的軍力、強化聯盟和吸引新的合作夥伴,以及改革國防。對內目標在於擺脫戰略萎縮並重建軍隊,可視為是軍事事務再革新,對外則在於驅使盟國共同承擔責任,讓美國領導體系得以繼續運行。
有論者認為,美國將目標轉移至大國競爭是錯誤選擇,中媒也抨擊NDS是冷戰思維產物。其實不難看出,這份NDS的宗旨在實踐特朗普(圖)美國優先的概念。為防止出現如蘇聯的新對手,美國將隨時隨地採取軍事行動來保護其戰略利益,故馬蒂斯指出,美軍必須建立靈活的聯合部隊,再配合核打擊與網絡作戰等能力,構成系統性的全面軍力。值得注意的是,NDS也強調結合民間,讓美國的創新能量進入國防,這就表示美軍將推展更多的軍工複合體機制。
但相較過去美軍主張建構應對兩場武裝衝突的能力,此NDS明顯有所調整,現在是着重於擊退主要強權的侵略,以及嚇阻(deter)另一強權。嚇阻的概念也有所不同,如2014年的國防評估總檢討(QDR),談的是拒止(deny)能力,即是在特定區域排除強權干預的力量。戰略裏雖也提到拒止一詞,但可明顯看出已不再特別強調,而是以抽象的嚇阻為主。
然而,即使有完善的規劃,美國目前卡在國會預算談判上,遑論提撥NDS所需的經費。像是民主黨要求修改預算控制法案(BCA),如果國防開支增加,相對的非防務計劃也要增加,使國防部夾在兩黨衝突間。馬蒂斯便認為,最能損害美軍戰備的敵人,就是縮減國防開支。持續對抗的民主模式會製造出更多不確定性,阻止美軍的長期規劃,也讓美國這一波的軍事革新蒙上陰影,而這將直接牽涉到全球政治的平衡。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