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鼻敏感、流鼻水、鼻塞等均是經常困擾不少港人的呼吸系統症狀,中醫師指出,有病人誤以為是傷風及鼻敏感,才會鼻涕流個不停,求診才發現是患上鼻竇炎。其實鼻竇炎會伴隨嗅覺減退及鼻帶腥味等症狀,若日常擤鼻時過於用力,又或手法不當,均有機會患上。平日鼻塞可按揉鼻翼兩邊迎香穴疏通經絡,收鼻水則可按上星穴及百會穴。
記者:伍雅謙
註冊中醫師徐澤昌指出,鼻竇炎屬於中醫「鼻淵」的範疇,患者鼻涕較多、量多不止、鼻塞、鼻子有異味或腥味,並會伴隨有頭痛及嗅覺減退等不適。鼻竇炎成因是鼻竇有細菌感染發炎,長期鼻塞、鼻敏感、傷風感冒或擤鼻方法不正確,再加上外邪侵襲、臟腑失調,便會令鼻竇炎出現。
臨床所見,徐指,不少患者一年四季均有流鼻涕及鼻塞情況,惟一直以為只是鼻敏感,又或是因傷風才鼻塞,未有意識到是患上鼻竇炎。他稱,鼻竇炎與鼻敏感及傷風感冒的症狀甚為相似,都會經常流鼻涕及鼻塞,但鼻敏感一年四季發作,以季節更替時尤甚。傷風鼻塞則由外邪引起,當傷風感冒痊癒,症狀一般會消退。然而鼻竇炎症狀持續時間較長,就算感冒痊癒,即使沒有鼻塞亦感到嗅覺減退,不停流黃綠色鼻涕,最明顯是聞到鼻子帶腥味,情況可持續半年甚至一年。
辛夷通鼻 配合針灸治療
中醫將鼻竇炎分為虛證及實證,徐稱,實證起病較急,但病程短,多屬急性鼻竇炎,患者多屬經常進食煎炸食物或風熱感冒後引起。虛症則相反,起病較慢,但病程長,纏綿難癒,常見脾虛及肺虛患者均有機會出現慢性鼻竇炎。
徐稱,經常有鼻部不適人士,譬如長期有鼻敏感、傷風鼻塞及擤鼻的人,若再加上個人飲食不節、情志不遂、臟腑失調或外邪侵襲,便較易出現鼻竇炎。不少人擤鼻時,兩邊鼻孔同時用力擤出鼻涕,其實有機會將鼻涕擤往鼻竇;嚴重鼻塞的患者,若強行用力擤出鼻涕,亦可能會將鼻涕擤往鼻竇,引發鼻竇炎。
西醫多以抗生素醫治鼻竇炎。徐稱,中醫會根據證型及個別患者身體狀況而輔正驅邪,治療鼻病常用中藥如辛夷及蒼耳子,對長期鼻塞有通鼻作用,惟後者有毒性,不建議市民自行服用。
本身有鼻病如傷風鼻塞,應及早治療,徐指,鼻敏感患者則不宜只靠服食過敏藥治標,應從源頭入手,如鼻敏感可能因腑臟虛損、正氣不足及腠理疏鬆等引致,建議可以天灸、中藥或針灸解決鼻敏感根源,以免日後演變成鼻竇炎。
徐稱,擤鼻涕時勿過於用力,亦不應兩個鼻孔同時擤出鼻涕,應用手按實其中一邊鼻孔,用另一邊鼻孔輕擤鼻涕。若鼻塞嚴重,可按揉鼻翼兩邊迎香穴至微溫,能疏通鼻經絡,再擤鼻涕時便較容易,而按壓印堂穴也能通鼻塞。至於經常流鼻涕者,則可按壓上星穴及百會穴,有升提作用,上星穴位於髮際對上一吋位置,百會穴則在兩耳角直上頭頂的正中心點,兩穴均有助收鼻水。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