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香港大律師業界的一些憂慮(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對香港大律師業界的一些憂慮
(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早幾年前,我與一位曾在倫敦與香港執業的大律師交談時,討論到有幾多個香港大律師若去倫敦執業都會吃得開。他說對刑事案件不熟悉,不過在民事案件上,他只能在資深大律師與非資深大律師之中各數出約五、六個。我聽到這說法時感到驚訝,因為我曾聘用過倫敦大律師,亦有聘用過該大律師道出的名字之中及以外的香港大律師。整體來說,我聘用過的香港大律師比起倫敦那些一點都不輸蝕。
不過,我觀察了近日大律師公會(圖)選戰後,縱使我仍覺得香港的「倫敦級」大律師遠超於十多個,還是開始擔心香港是否真的有不少大律師未能比得上其他主要普通法地區同行的水平。我近期曾與一些相熟的香港大律師討論這問題,他們都沮喪地認同我以下的憂慮。
首先,我擔心大律師業界的英文書寫水平。我過往曾在不同媒體提過,只要是說話清晰,我絕不挑剔其英文會話口音,因為口音是沒有對或錯的。相反,英文書寫會較有一些基本的對與錯。在今次大律師公會選戰各派系的文宣中,我見到有不同年資的大律師一些頗不堪的英文書寫。我說的不堪,並不是一些有時處理很多書寫時難免的少量串錯字、或多了少了標點符號等無傷大雅東西,而是用英文詞彙寫了中文出來的情況。當中最嚴重的,更包括一些企圖賣弄英文俗語的例子,但就寫錯或用錯、變成一些不中不英的句子。

政治常理觸覺頗為薄弱

如果這些書寫是來自其他行業的人士,我未必會覺得是一個問題。但英文書寫是大律師工作最基本、最不能缺少的執業工具,如果用得不好,又怎能對他們工作時代表客戶有信心?就算是要去拓展與內地律師的合作關係,有較多跨境工作、因而或需要香港大律師服務的內地律師普遍不只是中文水平高,他們的英文水平都十分高。我看不到他們為何會持久地錄用一些英文書寫水平未必及他們的香港大律師。
第二,今次大律師公會選戰令我看到,原來不少大律師的政治、常理觸覺頗薄弱。就以選戰中打得甚熱的「提防業界政治化」議題為例,暗示他人政治化的一方就竟然找最政治化的行家為他們高呼「反政治化」,而要辯稱自己並非政治化的一方又會有代表評論政治任命官員的去留。當我與一些相熟的香港大律師討論有關問題時,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沒辦法,行家對着法律問題或怎樣說服法官就很有觸覺,但對政治、常理觸覺的確較薄弱。」但是,很多官司都牽涉人生百態,要了解這百態就要有常理,而政治觸覺亦其實只是由一堆常理組成。如果大律師欠缺這些觸覺,試問客戶又怎能放心讓其處理官司?
作為香港大律師的「用家」,我對在工作上合作過的香港大律師都十分欣賞。但因上述理由,我亦對他們業界整體(即不只是個別大律師)發展有些憂慮。但願新一屆大律師公會理事會能正視培訓問題,令業界整體水準提升。
✽以上是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