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業餘游泳總會(泳總)轄下的泳會以非牟利身份平租公眾泳池泳線,早前被揭要求學生將學費存入私人公司戶口。《蘋果》翻查海天和泳天泳會的賬目,發現當中既無任何租線支出,亦無泳班收入,反映營運泳班的實際上是泳會背後的私人公司,有關做法估計令政府每年少收逾1,200萬租金。康文署拒評論。
記者︰林偉聰
海天體育會及同系的志佩游泳會,被視為泳界業內龍頭。記者根據海天及志佩最新發出的2018年首季泳班章程統計,兩個會在全港17個場地一共開設285班泳班,當中117班在康文署轄下的公眾泳池教授,費用由每小時120元至165元不等。按康文署指引,一條泳線最多可容納24人,假設海天每班人數20人,一季就可帶來913萬元收入;由此推算,兩個泳會一年的學費收入可達3,600萬元,當中使用公眾泳池的泳班收入佔約1,355萬元。
不過,翻查海天體育會的賬目,該會整年的收入只得約10萬元,而且當中並無一項是學費收入。海天過去幾年的主要收入都是一項數萬元的「教練收入」,每年的款額都與一項「教練支出」剛好一樣,互相抵銷,但無解釋有關收支是如何計算。
議員學者指或涉詐騙
除了沒有學費收入,海天的賬目亦無任何租用泳池線道的支出。記者根據取得的泳總泳池線道分配表,統計海天在2016年11月至去年10月這一年間,在康文署泳池的主池租線紀錄,發現海天合共租用了3,073個時段(一條泳線一小時為一時段)。另一龍頭泳天游泳會,年內亦租用了3,024個時段,但賬目同樣既無租線支出,亦無學費收入,反映實際上在公眾泳池營運泳班的根本不是非牟利泳會。
非牟利團體泳線時租由41至83元不等,商業機構的泳線時租則由1,364至2,728元不等,以平均價錢計算,兩者相差1,984元。如果海天和泳天實際上是以商業機構租泳線開班,一年已經分別向政府少交610萬及600萬租金。
記者向康文署查詢相關泳會的租線數目、累積繳交的租金、泳會交租名義等問題,但署方一概表示沒有紀錄。記者亦向署方指出有關泳會賬目根本無租線開支,是否顯示租線的並非泳會,署方卻稱有關賬目安排屬租用團體的內部運作事宜。兩個涉事泳會至今未有回覆。
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若泳會聲稱自己非牟利,又要求學員向另一私人公司交學費,或已涉嫌詐騙,認為政府應追討過去泳線租金的損失。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亦指,若有人以虛假聲明或文件,欺騙公職人員作出某些行為,或因此而獲得經濟利益,或已觸犯詐騙罪,「如果你真係放喺自己戶口一晚,第二日即刻轉返去非牟利機構,咁當然冇事;但如果你放咗好耐,又冇合理解釋,咁就係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