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O形腳除會影響外觀,亦有機會引發痛症。足科矯形師指出,O形腳人士因雙腿向外彎曲,令膝關節內側受壓,隨時因長期磨擦而出現勞損及退化。O形腳雖無法完全根治,但可透過肌力訓練、護膝及專門鞋子,減輕膝關節壓力,改善痛楚,亦建議輕微O形腳患者訓練臀部肌力,或可略為改善O形腳的外觀。
記者:伍雅謙
足科矯形師彭啟業稱,O形腳是指大腿及小腿骨骼弧度向外,當雙腳合攏及兩腳的腳跟貼實,兩膝距離多於半吋至一吋空間,便屬於O形腳。他指O形腳的人在步行時雙腳軸心力度會向內,令膝蓋內側房收窄,有機會磨蝕膝蓋的半月板及軟骨,並出現退化,導致膝關節疼痛。患者初時上下樓梯,又或蹲下再站起時會出現痛楚,嚴重可能無法伸直及屈曲膝關節,或需接受膝蓋置換手術。
O形腳有多種成因,彭指,除先天遺傳影響外,後天如姿態不良,經常進行日式跪坐,又或入睡時曲膝俯卧,均有機會引致O形腳,尤其兒童骨骼正在生長,容易受姿態不良影響,極需糾正姿勢。此外,若本身已有輕微O形腳,再經常跳躍及提取重物,又或女性更年期荷爾蒙分泌失衡,令骨質密度減少,年老後O形腳便有機會越來越嚴重。
可致退化 或需置換膝蓋
有指久站及女士穿高跟鞋有機會引致O形腳,彭稱,若本身沒有O形腳問題,即使久站也不會出現,但如果已有輕微O形腳,再加上久站,疲憊及勞損下便會令問題加劇。至於高跟鞋則因後跟升高,令身體前傾,為保持平衡,膝蓋自然要向外彎,令膝蓋內側壓力增加,若本身有O形腳亦會令問題加重。
曾有研究指出,約16、17歲的青訓足球員,出現O形腳的情況較非足球員為多,研究估計是與足球的「斬波」動作有關,譬如以右腳斬波,作為重心腳的左腳,便會因用力而令骨骼彎度較大。彭指,一般職業足球員在40歲壯年時已退役,骨質密度仍穩定,故即使在職足球員O形腳明顯,但因下肢肌力強,引致的痛楚問題亦不會即時浮現,惟估計年長後患上關節炎及膝關節退化的機率較大。
彭稱,除足球員外,需要跳躍的運動如排球、籃球及沙排運動員亦較多機會出現O形腳,可能與跳躍落地時受力不均,令壓力轉移至膝蓋內側有關,所以一般建議膝痛患者減少跳躍運動,改為游水,能減少疼痛及加快痊癒。
因為O形腳引致膝痛的人,膝關節可能會有發炎、腫痛、水腫及退化問題,一般需服食止痛及消炎藥減痛,甚至需要置換膝蓋。彭指,現時除手術治療外,若想令O形腳問題減輕,可用練力帶訓練股內旋肌,加強臀部肌力,減輕膝關節內側壓力,從而改善輕微O形腳問題及引致的疼痛,長者可以儀器輔助訓練肌力。
受疼痛困擾的患者,也可使用膝關節矯正護膝,以護膝支架輔助,令膝關節內側略為張開,不再因磨擦而疼痛。彭稱,有研究發現,O形腳患者雙腳毋須完全回復正常,只要膝關節內側能張開2毫米左右,已能達到消炎止痛效果。
現時亦有專為O形腳而設的鞋子,設計較一般健康鞋軟身,鞋底根據人體5個軸心活動而切割,令患者可遷就膝蓋的痛楚而步行,有如赤腳行走,以減去膝關節的壓力,惟因鞋底柔軟,容易磨蝕,臨床顯示病人一年內已需換鞋。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