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選一役 民主派可以如何打 (傳媒工作者 巴喬) - 巴喬

補選一役 民主派可以如何打 
(傳媒工作者 巴喬) - 巴喬

立法會補選,暫時除了新界東外,港島和九龍西都只有泛民、建制推舉的候選人報名參選。在各區單議席單票制下,泛民與建制的直選得票比例一向維持在六四比,泛民理應較有優勢。然而,近日已經有不少意見指出民主派的外憂內患,在此不贅。想說的是,民主派在選出最強人腳出選及計劃好plan B、plan C、plan D人選後,這場泛民、建制對撼的仗可以怎樣打。
補選投票率一向偏低,2016年因為湯家驊辭職引發的補選,雖然有梁天琦入局,但投票率只有46.18%,較2012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新界東52.06%的投票率低了六個百分點,而楊岳橋也僅以約一萬票險勝周浩鼎。故此,維持高投票率,利用議題打動選民走出來投票才是關鍵。
照目前的形勢預測,舉行選舉論壇之時,一地兩檢(鄭若驊僭建門同樣具爭議,但建制派當然可以口講「非常之嬲」,然後在立法會內輕輕放過)相信仍是最熱門的議題,惟若泛民有泛民講損害法治、建制有建制講經濟效益,根本只是各自表述。泛民應該直接反駁一地兩檢的經濟效益是如何不切實際、政府及港鐵的廣告是如何造假,一如上屆選舉,陳志全質問容海恩有關水貨客的陸路入境稅問題,令容口啞啞,出醜於人前。此外,選舉論壇的收視率一向不俗,良好的辯論表現是一個機會令更多市民了解一地兩檢的議題及政府的大白象工程如何勞民傷財,藉以鼓勵反對一地兩檢議案的民眾出來投票。
建制派推舉的候選人,來來去去只有高舉「反拉布」、「做實事」等口號,惟自建制派自恃人多修改《議事規則》後,議會已無布可拉,口號只為討好藍絲,對爭取中間選民再無吸引力,泛民候選人也應適時拆穿他們的西洋鏡。
雖然三位建制候選人甫報名參選已笑話百出,一個被譏入籍空降,另一個被恥笑英語能力,還有一個被豬隊友所累。但如葉劉所言,建制派現在空前大團結,應不會再出現如上次補選周浩鼎不獲其他友好黨派支持的情況,建制地方樁腳應該會火力全開助選。加上在新界東已出現及在九西、港島可能出現的中間超人一黨𠝹票;相反民主派於初選後,不少支持者在社交媒體留言指人選投不落手,民主派選情的確嚴峻,要達到重奪四席的目標,除了團結,還是團結。

巴喬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