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主派進行協調,在需要補選的其中兩個立法會選區得出了初選結果,獲得了主要泛民政黨的支持。這無疑有助於集中票源,盡可能爭取重奪被DQ掉的議席。但初選有了結果之後,便即時出現了幾個後續問題,令要在補選中重奪所有議席之說即時蒙上了陰影。
首先,當然是外患不絕。有其他聲稱屬於泛民主派陣營的人士,拒絕或沒有參與初選,但仍然堅持去馬參與補選,這可能已經是意料中事。泛民山頭林立,一直都有不少人或組織打着民主派旗號渾水摸魚搞破壞。在過去的選舉中,已經出現過一些曾經是泛民陣營的過氣人物突然出選,擺明是被動員出來鎅票。過去幾年,西環不斷赤膊上陣直接干預香港內部選舉,再加上近期有所謂全面管治權之說,泛民主派對於這些干擾,只能夠見招拆招,並在可能的情況下爭取最大可能的團結。要做到這一點,泛民的主要政黨及具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就更加義不容辭。
初選剛出了結果,便有報道指政府有可能會透過選舉確認書取消勝出九西初選的泛民代表姚松炎的資格。雖然這個說法仍然只是傳聞,但特首林鄭月娥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對此支吾以對,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在接受電台訪問時不諱言政府正在考慮有關的法律問題,足見政府確實有這個打算。
政府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中,加入了「確認書」這一個安排,僭越了原有選舉法例,令政府在選舉前多出了凌駕性的篩查權。香港現有的政治體制已經極不公允,也是社會撕裂及政治對立長期存在並持續惡化的根本原因。加上選舉確認書這一種做法,令香港過去幾十年在選舉過程中的公平性也受到損害。同時也把擔當選舉主任的公務員擺上枱。任何人都看得出,所謂由選舉主任根據相關法例作出確認這一種說法,是要選舉主任代表政府作出政治審查。公務員體系在選舉過程中原有的政治中立性也因此受到損害,陷公務員於不義。
禁姚松炎參選是汰優擇劣
如果硬要把上一次以不符合宣誓內容而取消議員資格的做法,再進一步擴展至是取消整屆成為議員或參與補選的資格,只會是另一次隨意解釋法例及所謂人大常委會至高無上的決定,香港的法治是否也可以不要了?
姚松炎只是短短做了幾個月議員,其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小圈子功能議席從來都沒有出現過一個界別代表從規劃知識及專業的角度來扮演好監察政府的角色。這可能是政府要千方百計把他DQ掉的原因。可見今天香港那個在體制設計上已經極不公平的議會,在威權政治越來越肆無忌憚的前提下,正逐漸淪落,要把有能力及有獨立人格的人排除,越來越只會是汰優擇劣的議會。香港的政治體制改革不成,還有越來越倒退的趨勢,於此也是可見一斑。
如果政府最後真的透過選舉主任取消掉姚松炎的參選資格,誰來代表泛民參與九龍西的補選,就會成為泛民主派即時需要面對的問題。因初選安排而形成的團結,可能即時便會受到衝擊。
對於初選安排如何走出一個Plan B,到今天仍然未有很清楚的說法,單從初選的結果及得分看,沒有人可以說初選中沒有投票給馮檢基那八成選民的心目中,究竟有幾多會把他視作可以接受的Plan B。現在,馮檢基主動退出,宣稱不會做 Plan B,總算行出了正確的一步,也說明了要應對建制陣營的步步進逼,泛民主派的主要政黨及具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確實是要顯示更大的責任感及政治承擔。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