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近年香港籃壇最佳三分射手,李琪不出其右。不似同輩球員早早成名,李琪六、七年前仍多坐板凳,旁觀隊友在場上光芒四射;誰料及至而立之年,卻成為東方、港隊雙料隊長。大器晚成?李琪莞爾一笑:「遲起步不代表不會成功。」
記者:洪量丰
攝影:朱家駿
李琪自去年隨東方征ABL後越見進步,單看數據,ABL場均得分由7.4分增至10.9分,如此表現在外援雲集的比賽中絕非易事,30歲的他亦憑此兩奪ABL每周最佳本土球員。手感炙手可熱,箇中原因無他,但手熟爾,他指投身職業三年,比賽量大增,越來越熟悉日夜相伴的籃球:「以前射球準,這一兩年可謂更加準,主要是練習次數多,我每天至少都會命中100球三分,變得熟悉籃球。二來我開始熟知自身狀態,打『業餘波』時一年只打廿場比賽左右,熱身需時,但現在全年隨時有六、七十場比賽,甫上場即知當日是否在狀態。」
自認起步咩都輸
李琪在東方肩起重擔,但他斬釘截鐵直言從未想過有如此成就,憶述青澀歲月,他連說「差太遠」:「以前我效力甲二的星島,那時完全沒想過可以打甲一,我深知自己水平差太遠;之後加盟超敏,試過一次對永倫,被他們輕鬆大勝40分,根本毫無還擊之力,距離太遠,沒有可能追上。」往後他輾轉投身永倫,再一次於咫尺間感受水平懸殊的衝擊:「當年永倫是全港最頂級球隊,第一次練習我只覺不夠快、大隻、硬淨,可說是甚麼都輸。我在遊協、超敏場均可獲十多分,來到永倫我甚麼也不是,原來仍然差太遠。」
面對這段「差太遠」的距離,李琪未有甘於屈服,選擇用加倍的努力去彌補:「加盟永倫時,人人都說我只會『坐板』,但我不服輸,偏要還以顏色。」當時永倫擁潘志豪、香振強兩位香港頂尖後衞,李琪暗自訂下要超越兩人的目標:「要認清距離才能督促自己要進步,再有希望超越他們的想法,我雖以他們為假想敵,但亦師亦友,在他們身上學習良多。」
堅持為成功之道
是金子終會發亮,李琪射術漸受肯定,於永倫屢獲重用,繼而放棄教職轉投職業軍東方,又成球隊稱霸ABL的功臣。回看高低跌宕,李琪感觸總結:「我年輕時完全進不了港青,但一定要相信自己、堅持下去,途中很多人會潑冷水,真的不用理會。」訪問當日正值東方休假,李琪訪問前堅持先往健身,再到體育館射球。也許龜兔賽跑中的烏龜從沒理會免子跑多遠,只是心無旁騖,繼續踏實前行。
李琪表現終獲肯定,於傑運選舉中,他被籃總提名參選「香港最具體育精神運動員」,本地三冠王南華則被提名參選「香港最佳運動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