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逾80年歷史的瑪麗醫院,第一期重建工程料2024年完成,第一步是把舊高級職員宿舍改建為T座大樓,容納需拆卸的臨床病理大樓、港大病理學樓的設施及服務,以趕及在2019年於K座附近興建新大樓。T座大樓至今未完工,惟去年5月已安排個別部門遷入,有建造業工會代表認為是追趕進度,「喺安全同優質工序而言唔太妥當」。
瑪麗醫院一直被指內部環境不理想,很多先進醫療儀器無法安放手術室內。2012年財政預算案發表前夕,時任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微生物學權威教授袁國勇、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主任盧寵茂等先後「發炮」,要求盡快開展重建;至2014年5月,工務小組才批出包括興建T座大樓在內的15.92億前期工程款項。
停車場放滿工程物料
記者本月到瑪麗醫院T座大樓視察,發現多處仍有工人出入,個別房間貼有標示,指明該處屬醫院範圍,「五洋及其分判商不得進入」,反映大樓內仍有工程未完成。多個樓層仍有未拆除的工程物料。而大樓地下停車場則放滿鋅鐵皮、搭棚用長竹、鐵通等,無法泊車。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指,一般而言大樓工程未完工、未通過驗樓測試前不宜啟用或開放,否則或衍生如環境衞生等問題。惟他指,為了爭分奪秒追趕工程總進度、維持部份必須服務運作等,「真係要咁做都無可厚非」。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