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紐約市議員顧雅明(Peter Koo),周五獲紐約皇后區第177特殊學校嘉許,將禮堂命名為「顧雅明禮堂」,以感謝他過去4年為學校籌得近100萬元(美元,下同)經費。由於特殊學校學生來自不同選區,校長Kathleen Posa坦言,向政府索取經費十分困難;獲表揚的顧雅明則表示,教育應無分彼此,冀盡力為學生改善校園設施,提供平等學習機會。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紐約皇后區特殊學校「PS 177Q」,周五把學校大禮堂以華裔市議員顧雅明作為新名字,感謝他過去4年任期內,為學校向市政府爭取到近百萬元經費。經費大多用於翻新禮堂,如購買新座椅、更換視聽系統,其他資金則用作購置平板電腦、電子書等;慶祝活動上,校方特意安排各年級特殊學生,用才藝表演方式向顧雅明表示謝意。
校長Kathleen Posa向《蘋果》表示,特殊學生來自皇后區不同選區,學校不如其他學校般,有足夠誘因向議員或政府爭取經費,「(爭取經費)很困難,相當困難;我們不時要籌款,舉辦學生表演,讓家長教師會協助尋找資金」,她感謝顧雅明四出奔走,讓孩子獲得公平的校園設施及學習機會。
香港出生的紐約市議員顧雅明,為紐約市首批華人議員,自2010年起在華人聚居地皇后區法拉盛一帶成為民意代表。他透露,學校4年前被納入他所屬第20選區,即使學生家長非區內選民,資源調配上亦應該一視同仁,故每年向市政府爭取額外經費,「學校就是學校,任務是教育;我作為民意代表,不管孩子來自富裕,還是貧窮社區,皆可享良好學習機會,因為人皆生而平等」。
顧雅明笑言,起初抗拒學校禮堂以他名字命名,「我仲好後生!但可以做一個榜樣,讓其他人關心特殊學校學生需要,仍感到非常高興」。
「PS 177Q」內逾500名學生,大多行動不便,或天生患聽力障礙、讀寫障礙等,音樂成為他們最大共同興趣,「天生我才必有用,有些人會唱歌但不懂讀書,有些人懂讀書卻不會運動」,剛踏入最後4年任期的顧雅明說,他正協助學校爭取新資金,提升網絡速度,希望學生接受更多與科技相關學習,助日後與社會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