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跟父做鮑魚生意楊貫一盡本份創傳奇

兒子跟父做鮑魚生意
楊貫一盡本份創傳奇

【蘋果專訪】人稱一哥的楊貫一,縱橫廚藝界逾半世紀,憑招牌菜「阿一鮑魚」揚名國際,日前他在銅鑼灣接受本報專訪,談到傳奇一生,生逢日本侵華戰亂時代,童年生活悲慘,母親離開,父親再娶,9歲喪父:「我老竇係管太公啲數,啲人妒忌,搵人打死我老竇。」一哥只好帶着兩個妹妹投靠祖母,最後妹妹都餓死了。雖然父子相處日子短,但他仍記得父親煮的家常菜,還有「不煙不酒做良民」的教誨。

一哥當年帶着五十元來港做童工,直到74年才與朋友合資開店。攝影:林德雄

一哥靠着實力鑽研煮鮑魚,突破重圍。

一哥(右)愛挑戰廚藝,將與意大利3星米芝蓮名廚Umberto Bombana作「四手」廚藝交流的東西晚宴。

賭王何鴻燊(右)亦是一哥的名人食客。

帶五十元來港

15歲時,一哥帶着五十元來港,在高級飯店做童工,月薪三十元,再轉做樓面:「嗰時個個都苦,樓梯底都要瞓,蝕底都要做。」一哥接近50歲才成為廚師,於74年和幾位朋友合資開富臨飯店,但經營最初未如理想,要向銀行借錢周轉,再向相熟食客借一百萬解困。到86年上京為鄧小平煮鮑魚,才踏上國際舞台。
一哥在訪問中多次提到要忍耐:「忍耐先有明天,只要勤力,邊度都有得做。」做好本份亦是他做人宗旨:「做好自己本份,唔憂冇得你做,能夠畀人一個好印象,一路傳開去,喺中國邊個唔識得楊貫一。唔係你自己話,係人話你好先有效。成功都不能驕傲,好多人講楊貫一你唔使做,唔做又辛苦。𠵱家啲年輕人,好嘅要教佢,唔好嘅都要教佢點樣做。」一哥認為現今年輕人的問題有兩難局面:「香港年輕人唔好依賴,依賴屋企唔掂,但啲樓價咁高點搞?」
做廚三十多年勞碌大半生,一哥依然享受工作,財富無憂的他,仍住在當年以一百萬買入的杏花邨:「我唔係話好多錢,都係兩餐唔使憂。物質唔重要,好知足,最緊要使咗又有就得,家庭有規有矩,慳得嚟又使得,使完又要搵。」

現年85歲的楊貫一至今仍記着父親的教誨,堅持做事謹守崗位。

憶述起悲慘童年,一哥沒有絲毫抱怨,只是笑着帶過段段往事。

戰爭下的生活迫人,爸爸被打死,兩個妹妹餓死,一哥後來和祖母雙依為命。(中日戰爭照片)

在40年代末,15歲的一哥拿着50元獨自來港,希望可以闖出新天。(中日戰爭照片)

一哥笑說當年「連做侍應生都要考o架」,還要付數百元給「介紹人」。(受訪者提供照片)

由打雜的童工變成國際級大廚,一哥的人生可謂傳奇。

「最緊要求安定」

雖已屆85歲高齡,一哥仍未想退休,每朝10時返飯店打點:「人最緊要求安定,仔女大晒,就算我唔做我都好快樂。」一哥育有兩子一女,女兒楊慕琴已退休,細仔在加拿大做會計師,大仔就做鮑魚生意。
採訪:梁錦雯、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