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旺季」兩周求診增20%打邊爐沙嗲湯底難熟易中招

腸胃炎「旺季」兩周求診增20%
打邊爐沙嗲湯底難熟易中招

【本報訊】冬天是爆發腸胃炎的高危期,不慎進食了受污染食物,隨時屙嘔不停。家庭醫生指出,過去約兩周的腸胃炎求診個案比平日增加一至兩成,逾半病例與食物中毒有關,提醒市民要注重個人衞生,尤其打邊爐要徹底煮熟食物,其中港人最愛的沙嗲湯底,因為「冇咁易熱」,建議放入食物後要烹調較長時間,並要用不同筷子處理生熟食物,慎防病從口入。
記者:梁麗兒

家庭醫生鄭志文表示,與食物中毒有關的求診個案,包括有市民在發病前曾吃生蠔、壽司,又或與朋友打邊爐,懷疑進食受污染食物或接觸不潔器皿中招。另一類個案與感冒病毒、輪狀病毒或諾如病毒有關。急性腸胃炎患者,可出現腹痛、屙嘔、頭痛、發燒,甚至嚴重腹瀉等症狀。
衞生防護中心定點監測最新數據顯示,腸胃炎個案正上升,截至本月初的一周,私家診所及普通科門診每千名病人,分別有12.4人及6.4人因腸胃炎求醫,比對上一周增加17%及30.6%。同期急症室每千名病人也有97.8人患腸胃炎求醫,求診人數在過去一個月持續上升。
可致腸胃炎的病菌,會在腸胃釋放毒素,令患者不停屙嘔。鄭指,曾有男病人因「嘔到出血」,要轉介入院治理,包括進行胃鏡檢查,了解有否咽喉受損,或其他更嚴重疾病,如有胃出血。

同時吃刺身易交叉污染

一般腸胃炎約一至兩日會好轉,但包括孕婦、兒童、長者、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士,宜盡快求醫,曾外遊人士,或吃生蠔、海產後出事者,也應盡快求醫,避免自行處理,鄭指,致病原因可能與痢疾、腸熱病、甲型肝炎等有關,隨時帶來較嚴重後遺症,不容忽視。
打邊爐也是導致腸胃炎的高危陷阱,例如不小心吃了未煮熟食物(如貝殼類海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等,鄭稱,需用不同筷子處理生和熟的食物,剛放了未煮食物入鍋中,切忌同時夾起熟食,而採用不同湯底,都會影響食物煮熟時間,以沙嗲湯底為例,「湯底冇咁易熱」,建議放入食物要「煮耐啲」,切記未變色、未煮熟食物不要進食。另外,坊間不少打邊爐的食店,都會同時提供生吃食物,如刺身拼盤、壽司等,但生熟食物一旦共同處理,如器皿同用,隨時有交叉污染風險要小心。
「為何與朋友一起食嘢,只有自己屙嘔?」此問題為不少患者求診時經常問及,鄭指,有否發病取決於所吃的食物有否帶病菌,或所接觸器皿有否受污染,即使同枱食飯亦會有差異,建議外出進食時,食具可先用熱水清洗後再抹淨,減低中招風險。
高危可致腸胃炎的食物包括生蠔、貝殼類海產、刺身、壽司及燒味等冷盤,鄭建議若感到「嗰排病病哋」,或持續捱夜、休息不足、易攰等,可能反映身體抵抗力較差,最好避免進食高危食物,減低出事風險。尤其準備考試前夕,或將要出席重要場合,提防腸胃炎上身。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