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終於有了第一次的「初選無限Touch」,算是「我的一小步,選舉一大步」。
以往泛民沿襲了強國至愛的「協商」,我把你勸退,你把我灌醉,最後出來了唯一真命天選,大家便齊心追捧。這種做法表面和諧,因為沒有了競選時的互相攻擊指罵,但問題是,誰也不服誰,憑甚麼我年年都抬轎,年年都替她人作嫁衣。點解點解點解無份當主角?
今天可好了,搞了一個初選擂台,打死無怨。其實這就是「大台」,一個聚集眾人競爭再出選的「大台」,這樣一種有凝聚力的「大台」是雨傘後久違了的產物。當年雨傘運動流行「拆大台」,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經過這幾年的跌撞,社會終於醒覺,沒有大台作協調指揮,如何和愈行愈埋的中環西環交鋒?
今次初選,也有許多有趣問題。
甚麼是「政治倫理」?據說之前席位是哪個政黨奪取的,也應該由該黨成員補上去,生生不息。但,這和「永續參選」有甚麼不同?那位阿爺級的參選人被鞭撻得體無完膚,是否香港也應該跟偉大的黨,定一條「七上八下」的年齡原則?那麼以後大家便跟這種政治倫理競爭,毋須多拗。
政治倫理是否容許出動「旅巴」接載選民?這個也要講清講楚,是否因為旅巴已經被保皇黨註冊了商標所以大家反感?但如果可以和保皇黨對決時,旅巴對旅巴,動員對動員,也能增加勝算。
還有一個政治倫理也要搞清楚,幾時才是純粹想爭議席,幾時才會變成「投共搶票」?有些政治人物或者是自私,戀棧權位,誓要出戰;但戀棧權位畢竟不同「投共」,不聽話的人和敵人,是有很大分別。
最後一個倫理便是,含淚投票。世上任何一個有輸有贏的遊戲,都有機會含淚投票。或許大家不要再強調含笑含淚含怒含春,最重要是,投票。